對有的人來說,事結了,這事兒就算是過去了;對有的人來說,這隻是事情的開始。
翁慧回頭狠狠地剜了舒心和梅若蘭一眼,如今她對付袁芷溪還不夠,但對付舒心,她覺得是小菜一碟。
礙眼的人就像礙事的石頭,得一個一個地踢開,那就先從這個舒心開始吧。
那邊梅老太太給梅鶴瀟重新按隱字輩取了名字,以後梅鶴瀟就叫梅隱熙,記在其生母馬靜淩名下。
金浣蘭已經杖斃,梅隱山也就不再更名,還是掛在嫡母這兒,注明過繼。
梅老太太已經改了家譜,又向梅家各族老通報了情況,要開宗祠,改族譜。日子就定在梅隱熙恢複清醒明之後,那時二房的人也差不多回來了。
最後梅老太太叮囑馬靜淩道:“那塊玉大有來頭,還是給梅隱熙戴著吧。”
馬靜淩道:“是。不過媳婦聽說玉通人情,從隱山身上取下來後要不要找個大師為玉消解一番,再給隱熙戴上。”
梅老太太道:“隻怕尋常的大師尋常的法事,反而是壓不住這塊玉的,也就不必做什麼無用的消解了。”
兩人正說著,就聽門房來報:“外麵來了一個出家人和一個小娃娃,說要瞧瞧咱家長房大少爺身上的玉。”
梅老太太聽著奇怪,又想那玉不是凡品,便問:“先請進來坐吧。”
門房報:“因見著是出家人,最近調五行怕是什麼高僧,已經請了,可人家不進來,說沒那麼大的緣,隻是與這塊玉有舊,看一眼就走。”
梅老太太聽了更覺奇怪,叫馬靜淩取了玉和她一起去門口。
果見一個大師佛光寶相,僧衣翩然,梅老太太施禮之後道:“大師可是要看一看這塊玉?”
佛子往後退一步,一個粉團子似的小娃娃走上前來,踮著腳從老太太手中拿起那塊玉。
小娃娃道:“好久不見啦?”
那塊玉周身發出靈光。小娃娃又道:“你主人倒是也下來了,隻是他現在未必記得起你。”
那塊玉渾身光芒大盛,梅老太太和馬靜淩看得心驚不已。
小娃娃見了說道:“你這一世就在梅家好好待著吧,等以後是有機會合成完璧再陪著你主人的。”
這玉聽了又再次發出光芒,小娃娃隻得道:“在上麵這事兒是怨我,可這或許也是你的機緣,萬事萬物皆有緣法,都是因果。
我這不是專門來看你了麼,如今既告訴了你主人的消息,你就安安心心的吧。”
那玉的光芒慢慢地弱了下去,但看著卻比先前更加通透盈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