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講的身後,光華流轉,浮現出上百道身影。
在他們之中,有的人仙風道骨,白須飄舞,端的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
有的人清瘦矍鑠,有的人高大威武,有的人瘦小嚴肅……
這些都是大唐曆史上著名的醫家聖人。
此刻他們同時出現,降下一朵朵天花,落在李講的頭頂,如雪花般消融。
“群聖稱讚,這說明李講的發現是正確的,一旦以此為核心內容,編訂成書,最起碼也是巔峰貫州級彆的醫經!”
營帳裡,彆說是韓修德、常慶遠、陶徹這些人了。
就連陸運與章謙這兩尊醫聖也看呆了。
因為,就連他們也很難做到,同時得到曆代這麼多聖人的認可。
要想做到這一步,最起碼得做出劃時代的偉大發現才行。
眾人靜靜地等待,一個一個數著。
直到第一百三十二朵天花飄落,李講背後形成的那場異象方才逐漸平歇。
“恭喜文王,在醫家聖道上,邁出一大步。”陸運第一個送上祝福。
這是足以讓醫家讀書人眼紅的機緣。
隻要在關鍵時刻出手,不說完全截下,至少可以搶走幾十朵天花。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一個人膽敢擅自動手的。
包括金家在內,所有人都安安靜靜,連一點小動作都不敢有,生怕遭到誤會。
“文王殿下在醫家聖道造詣之高,令人驚歎,想必不久之後,便能寫出一部鎮國醫經。”
章謙看著李講,眼神複雜的說道。
眾人聞言,無不變色,震驚無比。
要知道,聖道作品鎮國,那與詩詞文章鎮國的難度,完全不可同一而論。
最明顯的一點,便是想要通過詩詞封聖,需要足足十篇鎮國佳作,才能勉強做到。
而經文封聖,隻需要一部即可!
而通過後者封聖的讀書人,往往依仗的是哪家聖道的作品,便會變稱之為哪家聖道的聖人。
這便是醫聖、兵聖、工聖等稱號的由來。
李講還未封聖,章謙便斷定他能寫出一部鎮國醫經。
可問題是,李講詩詞鎮國的數量也超過了十篇,還有小說家聖道的鎮國作品傍身,工家鎮國造物……
除此之外,雖然科舉還未進行,導致《科舉法》的層次不明。
但是,早有聖人預感,這樣涉及萬民,關乎國運的法律,最起碼也是鎮國。
“詩詞聖道、醫家聖道、小說家聖道、工家聖道、法家聖道……天啊,一人在五條聖道上展現出封聖之資!”
“若非親眼所見,我是斷然不可能相信,世上會有這樣的人存在。”
“古往今來,凡是能在兩條聖道上有所建樹的人,便已經能被稱之為‘聖賢’,實力遠超同階,五條……難以置信!”
“聖師也僅僅隻是完成了三條聖道而已啊!”
“難以想象,文王封聖的時候,會是多麼壯觀的盛況。”
“難怪民間會將殿下供奉為‘文曲星下凡’,這樣的資質,震古爍今了……”
營帳沸騰一片,人們議論紛紛,讚不絕口,心潮澎湃,實在是很難不激動。
因為,古往今來,能做到像李講這樣成就的,絕無僅有。
就算是在上界,這樣的人物也少之又少,等閒不可見,每一位都是名留青史的無上人傑。
會議結束,李講的事跡傳了出去,自然引發了一片軒然大波。
人們細數李講現在修行的聖道,無一不驚歎,感慨李講在文道上的天賦之高。
一般人,一生專修一條聖道封聖,就已經拚儘了全力。
而李講,一心五用,而且還各自開花,頗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