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講麵對二十萬百姓,開始演講。
一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是一頭霧水的樣子,因為李講吟誦的,既不是詩,也不是詞。
而且就算是文章,這種文章的形式也有些陌生,與眾人印象中認識的文章存在些許的差彆。
裡麵既沒有令人朗朗上口的韻律,也沒有人讓人耳目一新的辭藻。
簡單的來說,許多句子,有些太直白了,口水話嚴重。
一些人甚至懷疑,這到底是不是李講準備的稿子?
這種連鳴縣都很難做到的文章,怎麼會搬到祈福大典這樣的大事上使用?
有的人轉頭,將目光放在文相的身上,忽然一怔。
因為,他們發現,這位聖人竟然蹙眉,聽得津津有味,顯然沉浸其中。
“難道另有玄機?”
人們也不眼神交流了,而是專心致誌的聽了起來。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
人們露出沉思之色,不少人微微頷首,眼前一亮。
在這一段話中,李講將國家與人的“老年”、“少年”兩種狀態巧妙的聯係在了一起。
這一手筆,看似簡單,實則相當不易,非常考驗作者的功底。
筆力稍一淺薄,用詞稍一不當,就很容易叫人出戲,從而棄如糟粕。
從這一點來看,李講完成得非常完美,讓人情不自禁地讚歎。
李講繼續朗誦,不再進行片麵的“老”與“少”。
而是開始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從天玄大陸的曆史上,尋找例子佐證自己的觀點。
慢慢地,光芒如泉湧,在李講的背後,形成一株參天大樹。
浩然正氣上升,化作雲彩,大樹開花,一朵朵天花飄然下落。
“才氣如雲,天花亂墜!這篇文章還未結束,居然便形成了兩種異象!”文嘉譽驚歎,心潮澎湃。
連文相之子都難以保持淡定,洽談人就更不用說了,激動無比。
一群人不由自主的往前靠近,以至於唐帝不得不拉著皇後往前走。
文相袖子裡的右手緊握,像是忘記了呼吸。
祈福廣場的周圍,百鳥飛來,在天空中發出悅耳的聲音,盤旋不下。
李講就像是陷入了一種忘我的狀態,義正言辭,鏗鏘有力的朗誦。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李講的聲音明明沒有提高,但冥冥之中,卻降下了一種偉力,讓他的聲音具備了一種穿透性。
這一刻,正陽城樓上李講的聲音,穿過了廣場,越過了高牆,如潤物無聲的春雨,落在洛陽的每一個角落。
數不勝數的洛陽百姓,走出家門,仰頭看天。
聽著那恢弘浩蕩的聲音,不知道多少人被這些句子所震撼,怔在原地發呆,振聾發聵。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大唐,與天不老!壯哉我大唐少年,與國無疆!”
當李講結束這段演講的時候,心有所感,一身的浩然正氣,竟然不受控製的衝天而起。
咚!
眾人抬頭看天,露出駭然之色。
因為,浩然正氣撕裂了虛空,在風雨雷電中,竟然降下了一口三足兩耳紫銅大鼎!
在風雨雷電的淬煉之下,鼎身上凝結的那層厚厚的泥塵紛紛碎落,露出原貌。
那是一幅幅古老的圖畫,有記載著古人祭祀日月的畫麵,也有古人圍著篝火,手舞足蹈的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