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戰,大唐死去了足足九位聖人。
但也是相同的一段時間,大唐各地,風波不斷,各種各樣的厄難降臨,又誕生了足足二十五位聖者。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分散在大唐各地。
以至於整個大唐的國運都茁壯了幾分。
按道理來說,三十三位大儒渡厄,隻有八人死亡,這個成功率已經算是很高了。
因為若不是這麼多年沒有青天寶籙,導致絕大多數人隻能在原地踏步,不斷積累,最終厚積薄發。
這個死亡率最起碼要超過五成,畢竟曆來都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李家也有喜訊傳來,二十五位聖者之中,一人正好是李講的祖父,李穹蒼。
他成為了繼李言量之後,李家又一位聖人。
一時之間,大唐各地都擺起了封聖宴席,場麵之盛大,氛圍之熱鬨,古今罕見。
不知道多少世家給文王府送來謝帖與禮物。
所有新晉的聖人世家都知道,他們之所以會有今天,老祖之所以能夠成功。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講親自接續了文道的斷橋。
否則,就算他們天資卓越,積累多年,也隻能落得個無路可走的境地。
經此一事後,大國的國力空前的強盛,周邊的國家再也坐不住了,有這麼一頭雄獅待在身邊,根本就是寢食難安。
凡是沒有背景的鄰國,在得知消息後的第一時間,就送來了消息。
意思都很簡潔,聲稱尊敬仰望大唐的強大,願意主動成為附屬。
這一則消息傳出去,大唐的百姓無不挺直腰板,驕傲無比,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不過,雖然大唐已經變得足夠強大,但紫微書院依舊不放心,安排了足足兩位絕頂聖人進入洛陽。
這樣的實力,在下界絕對可以橫著走了,屬於規則容許範圍內的最強者。
如此一來,就算對方還想要故技重施,己方也有足夠的能力,拖到援軍抵達。
這一日,李講在文王府招待了一群特彆的賓客。
“護道者的庭院真是精致,一些奇珍異草,連我龍宮都少見,開眼界了。”
庭院裡,龍王化作人身,是一位長相周正,五官剛毅的男子。
龍公主坐在他的身旁,低眉順眼,穿著一件碧色的旗袍,姣好的容顏楚楚可憐,叫人心神蕩漾。
不過,無論是李講肩膀上的紫貂,還是盤坐在地上的黃鴨,都不為所動,甚至帶著點警戒。
一般人不知道李講與龍宮的關係也就罷了,他們還能不知道嗎?
在這期間,龍宮對李講做了多少的惡心事就不多說了。
發號施令,頤指氣使那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雙方之間的關係,不說是水深火熱,那至少也談不上是同盟好友。
正因如此,所有人才搞不懂,龍宮為什麼會態度大轉變,突然就來幫助李講與大唐。
“龍王真是抬舉我了,龍宮作為不朽皇族,什麼沒見過?我這些野草野花,不過是種著玩的。”李講道。
龍王神情一僵,大家都是聰明人,怎麼會聽不出李講言語中的疏離?
不過,他畢竟是下界分支的管理者,臉色很快就恢複了正常。
“我知道,從您成為護道者以來,我龍宮做錯了許多事,可我們畢竟是一家人啊,不是嗎?”龍王誠懇的樣子。
李講麵上不動聲色,心底卻是冷笑,一家人?
你見過哪個正常的家庭,會給對方種下奴印的?
要不是他腦海裡有金色大書坐鎮,關鍵時刻逆轉了術法,反而讓敖圖中了招。
此時此刻,隻怕李講早就成為龍宮的一條看門狗,被這一群貪得無厭的龍族敲骨吸髓,榨乾所有的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