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二人欣然答應了。
第三天,三人繞過江州城,一路南行,走了半天,見到遠處群山環繞,雲霧渺渺,怪石嶙次,青鬆綠水。徐至雖然身體剛剛恢複,但是走了半天的山路,體力上有些不支,但還是咬牙堅持著,突然見到如此人間美景,覺得神清氣爽,心曠神怡,也就忘記了疲勞。
隻有慧風暗暗叫苦,一路不停地埋怨道“早知道這麼遠,我就不受這個罪了,還不如在潯陽樓歇息,聽聽小曲呢?唉,我的小腿都走廢了,兩位大哥你們走慢點啊!”
“淩大哥,這破山有什麼好瞧的啊,唉,你們走這麼快乾嘛?”
“慧老弟,你不要再惦記美景佳肴了,你再說我們肚子都餓了,再堅持會就到山頂了。”,淩空接著又問徐至“徐老弟,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會。”
徐至搖了搖頭,咬著牙繼續堅持向上攀行。
三人又向上走了數裡地,見半山腰有個不大的涼亭,三人在亭內小歇了一會,喝了些水,準備繼續前行。誰知慧風叫嚷著,表示實在走不動了,對二人抱怨道“這山頂也沒有什麼特彆的啊,我們何必一定要登上頂峰呢?”,隨後又說“如果二位大哥執意要上山頂,小弟反正是不去了,就在涼亭等你們回來。”
淩空失望地搖了搖頭,歎道“慧老弟不夠仗義,還是徐老弟講義氣啊!”
二人告彆了慧風,繼續登山,“廬山越高,風景就越秀麗,視野也就越開闊。”,徐至不由地感慨了一聲,又回頭朝淩空笑了笑。
這時,淩空才向徐至說出此次來廬山的緣由,原來淩空的師祖紫陽真人曾是武當山的前任主持,在一次雲遊江州廬山虛雲觀的途中,不幸病逝於江州,隨行的弟子當然不可能將真人的屍體運回武當,隻好將其就地掩埋於廬山的金頂之上,所以淩空每次路過江州,都要去祭奠祖師爺,徐至說道“是應該如此,我也想祭拜一下這位祖師爺爺。”
兩人穿過廬山著名的三疊泉瀑布,那瀑布從天而降,勢不可擋,咆哮向前,有盛唐李白的詩句為證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兩人無心留戀山中的美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登上廬山的金頂,祭拜完祖師。天色漸晚,一輪明月從群山間冉冉升起,照得四周如白晝一樣,兩人決定就在廬山金頂上暫宿一晚,明天一大早下山。當時雖是仲秋,但是山頂地勢險峻,寒氣逼人,兩人在附近找了些乾的樹枝和茅草,點火取暖,然後就開始閒聊起來
“紫陽真人這麼大歲數了,還來廬山雲遊?”徐至問道。
淩空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紫陽真人一身嗜好武術,窮儘他的一生,都在練武,他的功夫早已達到爐火純青,舉世無雙的境界。”
“那他已是武林的最高境界,還在追求什麼呢?”,徐至不解地問。
淩空道“紫陽真人一生一直對人劍合一的事情深信不疑。”
“什麼是人劍合一?”,徐至好奇地問。
“不管是什麼寶劍利器,都是死的物件,它們本身沒有意識,隻有在劍客使用它時,給了它搏擊敵人的招式,因此它又是活的,它的活性就來自人的武術修為;相反好的寶劍也有利於劍客的招式發揮,因此一個劍客心中有劍,劍也就有主人的靈性,就有了劍氣。”
“所以紫陽真人認為的劍氣就是劍客和寶劍,人劍合一的一種表現。”,徐至突然間有所感悟。
淩空子點點頭“是這樣的。”
“再說你和慧風兩人,我將你們兩人一視同仁,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但是你們將來的成就,還是要取決於你們各自的修為,慧風一直順利,遇到小的挫折,就容易動搖;而你一直艱難,因此遇到挫折,也能克服堅持,所以你的成就應該在他之上。但是如果慧風能夠激發心誌,努力上進,你倆的成就還要看各自的機緣。”
“什麼是機緣呢?”,徐至不解地問。
“練武之人是要講悟性的,有些時候光刻苦是沒有用的,反而會走進死胡同裡;隻有經曆了某些事情,他才會豁然開朗,一通百通,練武也是這樣的。”
徐至似懂非懂望著淩空子。
“不聊了,你總是喜歡刨根究底的,還是早點休息吧,都累了一天了。”,淩空安慰徐至道。
兩人一覺睡來,廬山金頂上已是霞光萬丈,一輪紅日躍躍欲出,兩人聯袂下山,到了半山亭,已是早晨巳時,見慧風還在酣睡,兩人連忙叫醒了他,一起下山,回到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