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推舉周經?
沒辦法,曆史上就是周經接替葉淇當戶部尚書的,雖然事情提前了一個月,但人選方麵應該是大差不差吧?
而且曆史上的周經的確是頂住了壓力,把葉淇遺留下來的很多問題一一解決,史書上也提到他繼任戶部尚書後,在麵對戶部妖邪“挾勢行私”的問題上,辦事果決,算是弘治中期朝廷穩定的中堅力量。
張皇後見丈夫神態有變,生怕張延齡的舉薦有問題,趕緊道“陛下,延齡就是隨便一說,若是覺得此人不妥,不聽他的就是。”
張皇後是護著弟弟,但到此時,她還真不覺得張延齡有匡扶社稷的大能耐,所以才會這麼說。
朱佑樘勉強一笑道“皇後你誤會了,朕是在想他所舉薦之人,是否合適。”
“其實在來之前,朕跟幾位閣老商議已有進展,他們所推薦的,其實是一直巡撫河南督辦河工和漕運的劉大夏,認為他老成持重可以勝任戶部尚書的職位。”
“延齡啊,你為何要舉薦周侍郎?說說你的理由吧。”
朱佑樘再進一步問詢張延齡意見之前,居然還把閣部推出來的人選告訴張延齡,好像是要給張延齡壓力,或是在加以誤導,讓張延齡順著內閣大臣的話,再舉薦一下劉大夏?
但張延齡熟知曆史,劉大夏雖然在治河方麵取得了不小成績,但回朝之後隻是被拔擢為戶部左侍郎,這說明在曆史上到弘治九年,朱佑樘也沒認為劉大夏已經資曆成長到可以當戶部尚書的地步。
劉大夏真正崛起,還是在弘治十年後治理宣府糧草軍餉上有功,才更被朱佑樘賞識,後來也沒走戶部,直接當了兵部尚書,還多是出自馬文升的舉薦。
“陛下,在臣看來,這位周侍郎很有魄力,以往在地方官積粟升遷問題上就能直陳利害,去年在密奏天之異象時便能直言針砭時弊倡導宮廷節約用度,且他性格寬厚仁慈,如今戶部中頗多弊政且人脈複雜,也必須要由周侍郎這般深耕京師官場多年的老臣,方能順利過渡。”
張延齡的話,讓朱佑樘不自覺點頭,看樣子張延齡的話非常契合朱佑樘的想法。
朱佑樘看著李榮道“李榮啊,朕之前也一直覺得需要一個有擔當的臣子來接替葉尚書,其實國舅所提的非常之對,那就是於此時戶部群魔亂舞時,讓外臣來執掌戶部,應該是壓製不住啊。”
李榮先是打量張延齡一眼,這才恭敬回道“陛下所言極是。”
“很好,很好。”
張延齡的話,也算是打開了朱佑樘的一個心結,也是提醒到朱佑樘,戶部亂的時候就要找深耕京師官場的人來擔當重任,而不是從外麵調個治理河工的所謂能臣回來。
張皇後聽了後喜滋滋道“陛下,那您也是覺得周侍郎適合來當戶部尚書?那延齡所提的人選……算是好的?”
朱佑樘笑道“的確如此,朕也未曾想延齡在用人方麵的看法,竟然跟朕如出一轍。其實朕剛才過來的路上,才跟李公公和蕭公公提過周侍郎是否能接掌戶部的問題,他在朝中做禮部侍郎、吏部侍郎多有時日,也該讓他執掌一部,誰知過來後延齡就提到他了。”
張皇後望著張延齡,眼神中全都是讚許,笑著對丈夫道“其實延齡眼光一直都還是不錯的。”
朱佑樘用充滿嘉許的目光看了張延齡之後,起身道“好了,這次對延齡的問話也結束,朕該回去找人好好商議一下戶部尚書人選問題,等晚些時候再過來跟皇後、太子一起用膳。”
“那陛下早去早回。”張皇後和張延齡恭敬送朱佑樘一行離開。
張延齡在旁看著,這對夫妻還真跟民間夫妻沒多少區彆,說話口吻什麼的絲毫看不出這是宮廷。
也難怪張家人可以屹立三十多年不倒了。
把人送走之後,張皇後喜笑顏開道“延齡,你行啊,連舉薦朝中大臣,都可以跟你姐夫想到一塊去,我都還不知道他要來問你這個,你是怎麼想到的?”
張延齡笑著撓撓頭,裝出弟弟應有的樣子,道“心裡怎想,就怎說。”
“好好好,看你這小氣樣,還不能跟姐姐細言?這次……算你有本事,咱張家以後可能還真要靠你,對了,那個周經是什麼人?”
到現在,張皇後才想起來問問周經是誰,為何張延齡會舉薦,是否跟張家有姻親關係等等,也或許是跟張延齡關係不錯的大臣呢?
張延齡道“此人曾上奏攻擊過通政使司參議沈祿,就是咱姑父,還說外戚不應該以庇蔭而得官,還曾上奏參劾過大哥他受封得地的問題……”
張皇後本來還挺高興的,聞言大驚道“什麼?這種人你舉薦他作何?把他提拔起來,跟咱作對嗎?”
“姐,其實以咱現在的狀況,就算是換了彆人,好像也沒多少差彆吧?為何不給陛下舉薦一個能臣呢?”張延齡現在反過來勸張皇後想開一些。
張皇後再白了弟弟一眼道“你說得也對,想讓人看得起,最重要是自身有本事,既然你都知道此人跟咱張家不對付,還能舉薦他,更說明你沒有私心,是以他的賢能而舉薦。正好晚上我跟你姐夫說說,讓他知道咱張家人都胸懷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