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昌侯!
張延齡總算將事情原委講述完畢。
在場的人早就聽得不耐煩。
基本情由他們還是整理出思路脈絡,總結來說,就是張延齡以惡製惡,以破壞朝廷典製的惡,對付了囤積居奇欺行霸市商賈的惡。
“諸位卿家,他說完了,你們如何看?”
朱佑樘沒著急下定論。
他似乎也看清楚局勢。
無論自己說什麼,都會被認為是在偏袒張延齡。
這次不是你們想敲打他嗎?
來。
給敲打意見吧。
從腦袋敲還是從腿敲,總要有人先動棍子吧?
一時間在場之人都不知說什麼好,最後是劉健走出來道“陛下,以破壞大明鹽政來懲戒鹽商,看似合理,但以壞朝廷章法為前提,必要嚴懲。”
“對。”
在場馬上有人附和。
讓他們出來說,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或者說都不敢出來觸張延齡黴頭。
但出個聲當個隨大流的,他們還是很在行。
張延齡笑道“劉閣老所言極是,那不知換做是劉閣老,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問題?”
劉健懶得搭理張延齡,退回到臣班之中。
這意思是。
我隻負責提出你的錯誤,不負責解決問題。
“劉閣老如此深沉,不提出辦法,那在場諸位可有好的解決方案?”張延齡又環視在場大臣。
劉璋冷笑道“你不過是敲詐了商賈,談何解決?”
“對!”又有人在隨大流。
“嘖嘖,那麼敢問諸位臣僚一句,之前鹽價漲到快四十文一斤時,諸位做過什麼?”
“那諸位現在可知京師的官鹽市價幾何?”
張延齡心裡其實挺同情朱佑樘,或者是同情大明曆代皇帝,守著這麼一群隻會以道德文章抨擊政敵,升遷隻講求論資排輩親疏遠近的古板守舊之臣。
真遇到事情,誰真正能出來辦事?
屍位素餐。
說的就是這群人。
大明朝走向衰落,或者說封建王朝走向衰落,不是沒有原因的。
朱佑樘見沒人出來回答問題,打破場麵的安靜“戶部!”
周經再一次走出來。
“陛下,如今市麵上官鹽價格雖有回升,但也不過十五六文一斤,最低時曾到十文以下……”
周經的話,還是讓在場之人稍稍驚訝了一下,尤其是那些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
他們要打擊張延齡,純粹是看在政治立場上,並不考慮實際情況。
眼下張延齡能把官鹽價格給打下來。
貨真價實。
張延齡的確是把事給辦了。
“陛下,還有一件事……”
周經補充,“從各鹽場所得回的消息,今年夏鹽因建昌伯提出的改善曬鹽之法,已能提高產量到三成以上,有的地區甚至產量提高五成以上,今夏鹽場產鹽……會比往常年多,所以各鹽場請求戶部增加鹽引數量,以對應鹽場的實際產量……”
落井下石。
在場文官聽了這話,臉色更加難看。
朱佑樘歎道“諸位卿家,朕也覺得建昌伯違背祖製改變鹽引兌換方式,不足取!但所取得的效果還是好的。若要對他行懲罰,恐難以服眾,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眾大臣心裡都在想。
你懲罰他,怎會不服眾?至少我們就很服。
張懋走出來道“陛下,建昌伯作為都督府中人,本不該牽扯六部部堂事,但既然他有如此能力,就應該獎賞。”
連張懋都變節。
沒辦法。
誰讓你們這群人拿我老張頭當炮灰的?現在我不過是投桃報李,現在皇帝需要有人提議來獎賞我那賢侄,才能把獎賞的事落實,總不能讓皇帝自己開口吧。
朱佑樘點頭道“英國公的話也頗具幾分道理。首先英國公協助建昌伯做事,也有功勞,賜玉帶!”
“啊?”
在場的大臣都非常驚訝。
張延齡還沒受賞呢,上來就給張懋來一條玉帶?就因為張懋出來說了張延齡的好話,提出要賞賜張延齡?
朱佑樘起身道“此番鹽政之事,牽扯重大前後曆經兩月有餘,暫時先告一段落吧。朕會再舉行廷議,看是否有恢複開中之必要,至於建昌伯……鹽務事你暫先放下,既然你有違背祖製的地方,就當功過相抵吧!”
朱佑樘沒對張延齡直接行賞賜。
其實張延齡也不需要。
那兩萬引做空官鹽的鹽引,就讓他發了大財,不受賞正好可以讓那些嫉賢妒能的文官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