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賜他們也會做事!”
張皇後白了張延齡一眼,好像在說,宮裡連個跟我爭寵的人都沒有,怕什麼?
我一個皇後,讓人做事,還用給他們好處?
“姐姐地位高,讓人辦事沒人敢不從,但若是多賜一些好處的話,那他們辦事的心情就不一樣。”
“他們會對姐姐感恩戴德,以後有什麼赴湯蹈火的事,肯定也會衝在前。”
現在苦口婆心的那個,變成了張延齡。
張皇後蹙眉道“行啊延齡,幾天不見,說話都跟以前不同,這套跟誰學的?”
或許在張皇後眼中,弟弟也是不學無術的典型,沒想過弟弟還有什麼禦人之道。
張延齡靦腆一笑道“在外麵做事多了,自然體會就更深,姐姐還是收下吧,就當是弟弟的心意。”
張皇後想了想,還是點點頭。
張皇後作為正常人,能不知道這些是好東西?
本來是想讓弟弟省省,誰知弟弟堅持,平時丈夫節儉,有點東西打賞下麵的人,或是讓人拿去補貼一下用度,也都是好的。
當皇後的不能太寒磣,讓人辦事也不能總不給其好處。
……
……
姐弟二人繼續閒聊家常。
“昨日裡母親入宮一趟,說及你的婚事,聽說你要娶一個山東布政使司左參政的孫女當續弦?”張皇後問道。
“是。”
“什麼左參政,跟你門不當戶不對的,也不知母親是怎麼想的。”
張延齡聽了姐姐的話,突然覺得這姐姐心氣太高,娶個左參政的孫女回來,都覺得虧得慌?你當你弟弟是什麼好東西?
不對。
應該說,你當我接替你弟弟身體之前,你弟弟是個好東西?
“姐,咱老張家也不是什麼太高的出身,父親當年不就是監生……”
“嗯嗯!”
張皇後清了清嗓子,意思是你會說話再說,不會說就閉嘴。
張延齡笑著撓撓頭道“我覺得娶個普通官宦人家的小姐就挺好的,地位太高的,人家看不起不說,還容易招惹是非,在朝中也不會有任何偏向。隻有地位不太高的,以後或許我還可以多跟他們有來往。”
張皇後道“你的婚事本是母親做主,當姐姐的不該多問,但既然母親跟我說了,我也不能一點都不管。”
“大不了以後,讓你姐夫幫他們把官位提升一下,沒入朝當官的當個官,沒在要害衙門的安排到要害衙門,讓他們記著你的恩德,以後也算是在朝中有個支應。”
當皇後的就是當皇後的。
簡直是把朝廷當成自家的後花園。
想提拔誰提拔誰。
任人唯親這就是。
不過傳奉官這套,弘治朝已少了很多,傳奉官盛行還是成化時,現在皇帝隻是提拔幾個外戚家族的人入朝,其實朝中人的意見已經沒那麼大。
“那就先謝姐姐幫扶。”張延齡笑道。
隨即張皇後把木匣往下翻了翻,發現下麵還有一層的金子,登時覺得弟弟出手挺闊綽。
張延齡道“姐姐先看看喜不喜歡,回頭再多給姐姐送一些來,我還準備發明一種鏡子,比銅鏡好很多,能把臉照清楚的那種……”
張皇後白了他一眼道“有那工夫多想想怎麼替你姐夫辦事,你姐夫可是對你寄望很深,為了用你,你姐夫得罪多少人,你要是不能把事辦好,姐姐第一個就饒不過你!”
“是,是。”
張延齡此時也隻有應承的份。
……
……
張延齡在皇宮裡也沒停留太久,中午之前,就被張皇後“趕”了出來,張皇後的意思,是讓弟弟趕緊去辦事,為皇族和張家爭光。
臨走之前也把朱佑樘當時的一些家常話告訴了弟弟,讓弟弟心裡有準備。
張延齡入宮一趟,也沒覺得怎樣,以往入宮都是為了去占點便宜出來的,現在入宮最多是跟姐姐見見麵,說說家常話,張皇後再把皇帝的一些私下交談之言轉告。
對他是一種警醒。
出了宮門,剛回到家,卻見一輛馬車停在外麵。
“老爺,是姑丈老爺在裡麵……”
“誰?”
在東來酒的解釋之下,張延齡才知道是沈祿來了。
進了正堂,見到沈祿。
本以為是來說婚事的事情,結果沈祿上來便一臉著急道“延齡,有些難以啟齒,但還是要說,你嶽丈家……不對,是林家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