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昌侯!
夜戰還在持續中。
張延齡說是要親自帶兵衝鋒陷陣,但也就是嘴上說說,玩命這種事還是交給當兵的去乾比較合適。
他帶兵適當出去巡視一圈,也就回到虎峪口的土城內。
隨著戰事的推進,各處的戰報如雪花一般紛至,以戰報來分析,戰事慘烈中又卓有成效。
“報,西二營與賊血戰,殺賊二十餘,死傷弟兄十六,賊敗逃。”
“報……西四營與賊遭遇,正在交戰中。”
“馬上傳令,調西路各營,往大路口方向靠近,增援西四營。”
“報,南一營遭遇賊軍,不敵,正撤退。”
“誰讓撤的?南邊各路人馬給我一擁而上!”
……
因為是分兵作戰。
又是夜戰。
戰局還是比較混亂的,此時更多是需要靠各營之間的協應,畢竟韃靼人在虎峪口周邊也布置有至少數千人馬,戰鬥力還很強悍。
“建昌伯,看來韃靼的主力人馬都在南邊靠近官道的區域,不如南路繼續回撤,調動東西兩路的人馬,往南路靠近,誘敵深入之後再用神機營與之一戰。”
王守仁分析了戰局,看過周圍的地理形勢之後,似乎是找到了訣竅。
其餘各路人馬都沒遭遇到像樣的韃靼人馬,都是在跟韃靼的散兵遊勇作戰,隻有南邊的人馬,本身一營就有三百多將士,居然遭遇之後敗退。
張延齡點頭道“言之有理,看來要把注意力放在怎麼應付南路韃靼的主力!”
此時張永一路小跑過來,他才剛知道張延齡回城的事。
“建昌伯,聽說……已經殺了韃子了?”
張永最驚訝的,是從彆的人口中得知,已經取得了韃靼人的首級。
這就很可怕。
不管自己這邊折損多少,隻要能拿到韃子首級,哪怕隻有一兩個,也足以讓張延齡吹牛逼了。
大明朝中葉的對外夷之戰,一場“曠世大戰”的結果,也難以拿到十個韃靼人的首級。
張延齡這才小試牛刀,好像已經開葷了。
張延齡道“不但殺了,現在各處戰報彙總,可能已經有二三十個韃子人頭在等著往這裡送。”
“彆開玩笑。”
張永是絕對不相信的。
二三十?
你怎麼不說二三百?
真當我是軍盲,連西北最基本的局勢都不了解的?
你能拿二三十個人頭回來,彆說是加官進爵,估計以後西北你就要說了算。
“王……軍師,具體情況如何?”張永不想去問張延齡,覺得張延齡是在吹牛逼,隻好去問王守仁。
雖然他看不上王守仁,但覺得這年輕人至少不會像張延齡這般滿嘴跑馬車。
王守仁現在根本沒心思回答張永的問題,他正借助著火把的光亮,在紙上畫著什麼,然後對著其中一點道“這裡的地形很適合埋伏,可以先調東西各兩營的人馬,加上南路人馬,有一千左右,完全可以伏擊來犯的韃靼人。”
張延齡也看了看圖紙,點頭道“很好,那就照做吧。”
王守仁道“若是隔空指揮,怕是不太行,這裡是主戰場。”
“那還等什麼?老王你趕緊跟我各帶一路人馬,往這裡去……”
張延齡也知道,這種夜戰,很難讓各處統一調配,把消息傳過去還不知要多久,要來個詐敗回撤,還要突然伏擊,在沒有提前預案的情況下,就隻能主帥親力親為。
張永眼看二人要親自上陣,急道“兩位祖宗啊,你們又要整哪出?到底殺沒殺韃子?要是殺了,到底殺了幾個?”
……
……
天終於亮了。
夜戰結束。
此時的張延齡和王守仁,正騎馬立在一處土丘上。
之前一個多時辰,經曆了一場慘烈的戰鬥。
韃靼人出動了至少兩千的騎兵,而大明朝邊軍出動人馬還沒有對方多,但因為明軍占據有利地形,幾輪俯衝之後,加上火器的配合,總算是將韃靼人給擊退。
也是因為明朝邊軍將士不畏死。
知道當逃兵要被滅族,老婆孩子都要跟彆人,也知道死了還有十引鹽引做安家費,將士們其實也都很實在。
隻要覺得利益夠,命還是可以拚的。
正是靠大明朝將士的浴血奮戰,才終於將韃靼人趕跑。
“報,韃靼人往白羊口方向敗逃。”
當消息傳來,張延齡周圍這群將士的鬥誌還是很高昂的。
王守仁道“應該追擊。”
“嗯。”
張延齡點頭。
此時張永在宋明順等人的陪同之下,騎馬而來,他們也是聽說了這裡剛經曆了一場血戰,趕緊來增援的。
宋明順雖然作為京營的帶兵千戶,但任務並不在南路,所以當他取得一些勝績,回關城要去邀功,才知這裡有更大規模的一場戰事。
但來的時候,戰事完全結束了。
“這……老天爺,到底發生了什麼?”
張永騎馬上了土丘,放眼看下去,人差點沒坐穩從馬背上摔下來。
眼下不用問到底有沒有殺韃子這種蠢問題了。
下麵一處山坳裡,堆滿了屍體,有大明將士的,但看起來韃子的屍體更多,這要書數起來……
彆說是二三十,說有一二百也沒人會懷疑。
“宋將軍,你手下還有三四百的精良騎兵,火器和兵刃折損應該還在可控範圍內,現在命你帶人往白羊口方向追擊。”
張延齡調宋明順過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宋明順去追擊。
昨夜宋明順負責的是東路,真正遭遇到的都是韃靼人的雜魚,本來張延齡就是要用優勢兵力保證各路人馬的硬度,保證可以有一兩路可以取勝。
現在看起來是全麵取勝。
既然宋明順麾下的東路人馬折損很輕,追擊的任務自然也會由他們去進行。
張永道“建昌伯……窮寇莫追啊。”
張延齡冷聲道“我看張公公你讀兵書是讀傻了,現在韃子跑了,我們不乘勝追擊,難道還等他們休整過來之後,再跟他們來一場血戰?”
王守仁也道“如今看來,在高山衛和天成衛周邊的韃靼人馬,都是從白羊口湧進來的,至於偏頭關所陷而進的韃靼人馬,都在西路大同一線,此番必須要將東路韃靼人趕出白羊口,並將白羊口給扼守住!”
在作戰方略方麵,王守仁跟張延齡有很多共通點。
那就是敢冒進。
知道韃靼人其實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來搶劫,發生高強度對戰時,韃靼人其實也信心不足,趁著如今韃靼正在敗逃,不趕緊痛打落水狗,真讓他們反應過來知道大明軍隊隻有一路人馬在出擊,他們肯定會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