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皇後道“以他如此的功績,隻是封侯嗎?”
朱佑樘麵色也有些為難。
說是可以給張延齡封公爵,但問題是張延齡的功勞隻是跟前幾十年相比很出彩,但若是跟明朝初年藍玉、湯和等人出征草原的功績相比,甚至跟那些靖難的功臣相比,則顯得不足。
“也不是說不可以……慢慢來吧。”朱佑樘也不知該如何跟妻子解釋。
張皇後也沒有太勉強丈夫,但她還是據理力爭道“封侯是應該的,畢竟鶴齡也是侯,但還不足夠,應該為延齡的婚事著想了,他到現在都還沒開枝散葉,是不是該給他賜一樁好的婚事?”
當姐姐的,還是很關心弟弟的家務事。
現在老張家最擔心的,還是張延齡無後的問題。
你再多的風光,沒人給你繼承,你隨時掛了,那你爭取來的東西不就戛然而止?
現在業你立得差不多,也該把家給安穩住。
朱佑樘沒想到妻子會替小舅子的婚事,愣了愣道“之前他跟德清皇妹的事……好像沒下文了。”
“那陛下不妨就從朝中文臣中,挑選德才兼備的淑女,嫁與他為妻,作為賞賜。”張皇後不依不饒。
朱佑樘一瞬間好像明白了妻子的想法,他道“皇後,你是不是想說,延齡在朝中遭遇到那麼多的阻力,是因為跟文臣的關係不善,想借此機會改善他跟文臣的關係,以後再遇到什麼事,也能有人為他說話?”
張皇後道“臣妾的確是有如此想法。”
朱佑樘點點頭。
小舅子現在不管做事正確與否,朝中人都對其說三道四,文官儼然把張延齡當成敵對勢力。
讓互相之間減少隔閡的方法,聯姻是不錯的選擇。
以前是不想讓小舅子跟文官走得太近,為的是挾製文官,但現在看起來,張延齡已經把文官壓到喘不過氣來,聯姻與其說是讓文臣照顧一下張延齡,還不如說是讓張延齡看在跟文官有姻親關係的份上,平時朝堂上放那些文官一馬。
朱佑樘道“可惜這貿然之間,從何處給他找合適的人選?官職低了,效果沒多大,官職高了……一時難成事。”
張皇後微微蹙眉道“臣妾之前聽聞,有曲阜孔氏子孫到京師時,似曾跟朝中大員商議過聯姻之事?”
朱佑樘聞言啞然失笑。
當皇帝的,怎會不知李東陽是有多疼惜那小閨女?
當初孔家想跟李東陽談婚事,李東陽百般阻撓,甚至後來張延齡有機會讓孔家萬劫不複,李東陽作為有謀略之人都沒出來為孔家說話,其實不就是為了能避免讓女兒嫁過去?
李東陽為了女兒的幸福,甚至不惜與文壇清流為敵。
現在讓他乖乖把女兒嫁給張延齡當續弦?
當皇帝的也不能強人所難吧?
“之前是李先生府上的千金,李先生他……為人執拗,就怕這件事……”
“陛下,臣妾覺得用內閣閣老的千金配延齡,也是高抬了內閣閣老,您覺得呢?”
“這……”
朱佑樘又一臉為難。
“若是陛下不願意,那就當臣妾什麼都沒說吧。”
張皇後似乎還就看上了李東陽的小閨女李琪。
沒辦法,誰讓李東陽在文壇的名聲在那擺著,而且李琪的年歲還不大,聽說還聰明乖巧的,還是連衍聖公家都覬覦的名媛千金?
孔家得不到的,我還不趕緊給弟弟安排上?
“好,那朕就試著去找李先生說說。”
要說內閣四位閣老,都是朱佑樘在東宮時的講官,但要說朱佑樘最為佩服的“先生”,其實還是李東陽。
在於李東陽的謀略,還有李東陽在文人中的風骨,以及李東陽為人處事那精明能乾的做派。
隻是因為論資排輩的問題,李東陽在內閣中隻能名列其三。
朱佑樘還是很怕麵對這個曾經的老師,更不想厚著臉皮去跟老師提把其千金嫁給自己名聲不太好小舅子這件事的。
……
……
入夜。
京師中一片安靜。
在西北官道上,張延齡正親率四千多兵馬,往大同鎮的方向趕路。
連夜也在行軍。
沒有一個士兵喊累的。
之前張延齡的犒賞已經兌現到位,有殉難將士的家屬問題,也會在戰後得到妥善解決。
將士們見張延齡言出必行,好處都拿到手了,回頭還有朝廷進一步的犒賞,那還不趕緊麻溜的乾活?
連同後來張甚帶來的兵馬,也都被這股軍功犒賞的熱情點燃,都想跟著張延齡到大同甚至是偏頭關,再去搶個功勞回來,未來幾十年衣食無憂……
“明日就要過大同,我最多跟大同巡撫見一麵,跟他再要個幾千人馬,繼續往偏頭關走。”
張延齡騎在馬上,已經規劃好來日見到侯勳之後的應對。
張永笑道“爵爺,其實您不必往偏頭去,聽說偏頭關的韃子也都開始撤了,您的威風已經立出來,韃子都怕了,這場戰事差不多結束。”
張延齡側目打量著張永道“張公公,你不會又是貪生怕死,不想跟我一起出征了吧?”
“沒有,絕無此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張永這次也沒那麼多抱怨,一副“我乃忠臣必定跟你浴血奮戰”的態度。
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誰讓他跟著張延齡出來監軍一趟,獲取的戰功非他人可比呢?
這要是回了京師……
想想都覺得美。
王守仁道“戰報都已傳回到京師,卻仍舊不見旨意傳來,會不會有何問題?”
張延齡笑道“朝中那些文官,不定如何揣測、謗議於我,或許覺得我用了什麼手段去虛報戰功,等他們把軍功犒賞的問題給落實下來……猴年馬月。”
“不至如此吧?”王守仁作為潛在的文官一員,他父親也是文官,自然不想聽張延齡如此“惡意中傷”。
張永歎道“一看就知道王軍師你沒在朝中當官,不知朝中是何許光景,爵爺所說的一點都不差,咱隻管做好咱自己的,怎麼論功行賞那是朝廷的事,你還怕少了自己那份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