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來這些,估計哥會被他們笑死的吧。文化差距太大了啊!怎麼辦呢。
突然,樂正瞄向了窗外。
此時,已到秋季的中旬,窗外的明月格外的圓潤。
看到窗外,樂正不由得想起了後世的中秋節。
在大秦這個時代還沒
有中秋節的說法,隻有始皇帝會在這樣的日子裡祭月,祈求賜福。
後世的家人,現在應該在過中秋節吧。闔家團圓的日子啊,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我。兒子在這大秦時代,祝你們安康。
想到這裡,樂正頓時一愣,心裡突然有了主意。
表現才華,一定要用舞蹈和樂器嗎?舞蹈和樂器哥不行,但是哥會吟詩啊!
雖然大秦並不流行吟詩作對,但是不流行不代表不行啊。
想想劉邦的大風歌,項羽的垓下歌,既是詩,也是歌!
現在廣為流傳的《詩經》裡收錄的,不就是民間的歌謠麼。雖然後世的朝代在詩詞上的題材多種多樣,但是根源是一樣的啊。
樂正想到這些,就起身回到了桌案旁,優雅的端起了酒杯。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樂正拿著酒杯又回了場中,接著慢慢踱步到了窗前。
沒有人催促樂正,眾人都玩味的看著樂正,都想看看樂正是如何丟臉的。現在耽誤些時間又如何,終歸是要出醜的啊。
樂正端起酒杯,飲了一口,然後靜靜的看著窗外的明月。
此時,皓月當空,晴空萬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彆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樂正抑揚頓挫的把這首水調歌頭緩緩道出。
從眾人的角度看過去,站在窗前的樂正,和在窗外圓潤的月亮,逐漸融為一體。
那麼自然,那麼清冷,那麼孤傲。
在場的所有人都靜靜的看著那道身影,不言不語,都在回味著剛剛樂正吟誦的詩詞。
不知不覺,有人忍不住再次吟誦而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漸漸的吟誦聲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臉上露出欣喜和沉醉的神色。
“善!善!大善!”
扶蘇原本靜坐在上首,此時忍不住站了起來,擊掌叫好。
聽到扶蘇的讚賞,在場的眾人也回過神來,紛紛擊掌叫好。
熱烈的讚賞聲經久不散,傳出去好遠,好遠。
每個人臉上都是欽佩和讚許。
樂正看著這一幕,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樂千夫長,不知此詩何名?”
良久,眾人逐漸安靜下來,有人忍不住問道。
“明月千裡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