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台下的群臣也開始各抒己見。
“陛下,匈奴來去如風,我大秦將士以材官居多,恐怕無法畢其功於一役啊。”
“陛下,臣附議!我大秦追擊匈奴徒耗錢糧,應當采用守勢!”
不得不說,能輔助大秦一統天下的群臣,能人誌士何其多也。群臣紛紛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雖然始皇帝有些獨斷專行,但是從未禁止群臣各抒已見。當然有想法歸有想法,最後真正能做主的還是始皇帝。
最後,等到群臣討論完畢之後,大殿裡再次安靜了下來。
始皇帝透過冕冠上的串珠,欣慰的看著台下的群臣。天下將才,皆為朕所用!如此群策群力,朕一定可以打造一個萬世基業!
“朕意已決,重修長城。”
“陛下聖明!”
既然始皇帝已經有了決定,群臣都是支持的,畢竟這是防禦外敵,而匈奴的特殊也導致了大秦現在隻能選擇守勢,重修長城也符合大多數臣子的想法。
接下來就是討論重修長城的具體事宜,此事並不是所有人都擅長的,畢竟術業有專攻。
大殿內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始皇帝親自冊
封的七十位博士官,這些博士官都是全國的名人學士,各自都有擅長的領域。他們更多的時候發揮的作用便是充當始皇帝的智囊團,畢竟始皇帝雖然雄才大略,也不可能事事都能想周全,這些博士官的存在就發揮了補充和完善的作用。
而在重修長城的事情上,博士官們更是有不少人提出了有用的建議。一番討論之後,終於製定出了具體的計劃。
“於河南地設九原郡,置三十四縣,令蒙恬所屬修繕長城,於各地征民夫調用,全麵修複西起臨洮(tao)東至遼東的長城,朕要這萬裡長城為大秦永固北疆!”
伴隨著始皇帝最終的旨意,史上最恢弘的工程——萬裡長城正式開始修建。
而長城的修建也必將會埋葬無數的血淚和屍骨。但是就算明知道會這樣,始皇帝和群臣重修長城的決心依然不會更改,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現在最合適的辦法,所有人知道這是在為大秦永固北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在為後世子孫謀福。
接下來,右相馮去疾再次開始陳述南疆的事宜。
南疆戰事就是大秦的南征百越戰略。
大秦早在6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南征百越,但是戰事並不如想象中的勢如破竹。主將屠睢(sui)雖然沒有蒙恬有名氣,但是依然是大秦能征善戰的將軍。
嶺南百越居住分散,無法畢其功於一役。所以屠睢選擇的是分兵戰略,兵分五路,遇到敵軍主力再合並圍剿。對於這個戰略始皇帝是知道的,也明白這是最適合的戰略計劃。
但是除了第一路進展順利之外,其他四路因為山高路險、河道縱橫以及補給困難等原因進展不順。直到前年的時候始皇帝下旨修築靈渠,才解決了補給運輸的問題。
於是四路大軍高歌猛進,於去年攻占百越腹地。大秦已經在占領地設置了南海郡和象郡,再加上第一路大軍攻下的桂林郡,大秦在百越已經站穩了腳跟。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清繳百越的殘餘勢力,這對於主將屠睢來說是易如反掌的事。
而且去年始皇帝下旨搜捕逃亡者和贅婿、賈人遷往嶺南,也是因為屠睢的建議,所以始皇帝才遷移大秦子民過去開發百越。對於新開發的地區,這種遷移的策略是再正確不過的了。
“北地郡搜捕逃民二萬五千人,可於年後遷往嶺南”
右相馮去疾此時正說著逃民的事,正好說到了樂正所在的北地郡,此事群臣也在不久之後知曉了。畢竟始皇帝親自冊封的大夫爵位,群臣對樂正還是很好奇的。隻不過因為扶蘇想親自告訴樂正這個好消息,所以樂正還並不知情。
此事,大殿外傳來匆匆的腳步聲,一個傳令兵風塵仆仆的跑進了麒麟殿。
“報陛下,國尉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