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洪武十年開始,朱元璋就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對中書省的權力進行限製。
“自嘉靖初年,因嘉靖帝是十五歲外藩繼承大統,對原宮內宦官集團沒有多少依賴。
許多人都圍著李善長,他們結黨營私,控製朝廷,這讓朱元璋如何能睡的安穩?
他隻是再想王布犁被安排去休息,今天還能不能進入仙境一窺未來啊?
父子倆再次進入仙境,隻不過這一次倒是沒有出現什麼畫麵。
在外拚命的也不是這群人呐,他們隻不過是主動奉上錢糧罷了。
朱元璋有些印象,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他當時對自己製定的藩王待遇有所疑惑,然後便從頭到尾的看見了大明曆朝曆代的宗室一些現象。
而且朱元璋也確認嘉靖他絕對沒有受到過什麼帝王教育,可是他處理起來,簡直是得心應手。
所以上到文武百官,下到百工伎藝,老朱終於發現自己個根本處理不過來這麼多事務。
“洪熙、宣德時期,閣臣的品秩和地位不斷升高,參政權力也不斷加大,有了內閣票擬,此時內閣的權重以及大於部權六部。
萬曆抓著手中的權力不放。
尤其是從江南地主、大商人身上割肉的辦法。
然後不少江南一係的大儒就開始收江西人為徒,給他們傳道授業,儘可能的拉攏到自己的陣營當中來。
“嗯。”
但是這輔官也沒有權力,更幫不上他。
故而越發的堅定了廢除丞相製度的事情。
“爹,嘉靖的處境並不是很好啊。”
但老朱對嘉靖的印象依舊很不好。
李善長作為最早的從龍功臣之一,先後主持江南行省、中書省許多年,乾了很多事,勢力根深蒂固。
尤其是正德可是看了兩次,這孫子可是過於貪玩了。
限製外戚、整頓吏治、改革科舉,提高內閣行政能力,給與他們密奏專權。
朱元璋聽了兒子的解釋,又想起他的嫡長孫雄英也是這種待遇,簡直是太容易讓人傷心了。
朱元璋眉頭微挑,他知道永樂是朱棣的年號,這小子指定是恢複科舉了。
否則在外征戰的將士們會怎麼想?
自古以來封爵都是要賞賜田地的,如此才能成為人上人,被彆人供養起來。
加強皇權,打擊文官勢力,少年天子迅速擺脫楊延和的控製,勤於政務,整頓朝綱,推行新政,重用賢臣。
更何況明初中書省權重,隨著戰事變成局部戰爭以及政權的逐漸穩固,內部鬥爭一下就冒尖了。
“嗬嗬。”朱元璋站起來溜達了兩步:
老朱甚至去找另一個黨派的劉基去詢問,他要換掉李善長的心思,結果被劉基給質疑且反對,強調李善長不可替代性,這就讓朱元璋感受到越發嚴重的威脅。
他微微搖頭,自己的子孫後代就那麼不想處理朝政嗎?
“成化、弘治皆延前朝舊例,宦官勢力抬頭,唯有正德時期內閣權力大幅度下降,因宦官劉瑾擅權,危害朝廷,作惡多端,內閣為其幫手。”
自秦開始設置丞相,二世而亡,漢、唐、宋因之。
整體而言,在大明相權並不是加在了皇帝身上,而是司禮監和內閣共有,朱元璋的政治希望是落空了。
於是在血泊當中,老朱一下子就解決了自古以來曆史難題: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嗯。”
朱元璋開創一個國家很不容易,時常深感自己的權力不夠大,特彆是下屬功臣勢力盤根錯節,嚴重威脅到皇權。
史載:仁宗之後,諸多大學士曆晉尚書、保、傅,品位尊榮,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閣權之重,嫣如漢唐宰輔,特不居丞相名耳。”
結果他還一個勁的怠政。
關建還他媽的不落下風。
奈何在仙境當中停留的時間太短了。
那到時候天下人還有多少能夠往他身邊去湊的?
朱標眨了眨眼睛,內閣的實際作用是遠超他的官職的,屬於品級地,但是乾的都是當朝丞相的一批活。
嘉靖這小子在朝中沒有任何自己的勢力,他即使孤孤單單的,也不願意放縱宦官勢力,倒是有點能力。
整個大明,朱元璋覺得這麼一個例子被身邊人謀殺未遂的。
隻不過內閣製度的橫空出世,讓老朱措手不及,他還想一探究竟。
“因正德無子,內閣首輔楊延和舉皇明祖訓,言兄終弟及,促使藩王繼承大統,建立首功,取得內閣對皇權的指導權。”
這小子也知道不合適,所以他才慫恿胡惟庸來提。”
治大國若烹小鮮。
可朱元璋真的是過於自信了,他在廢相前有胡惟庸、朱標的輔佐,覺得自己加班加點累累也能挺下來。
既不放權,也不處理朝政,皇帝長期不上朝,內閣更是失去了對六部的控製,整個朝廷幾乎處於癱瘓狀態。
在內閣地位獨尊,又居文班之首,故而被群臣目為首輔。”
看到這裡,朱元璋瞪大了雙眼。
或者說張居正是能臣,但是他總是把萬曆當做小孩子,搞得他逆反心理極強。
朱元璋沒成想老四倒是知道事沒有違背他的本意。
好像是過幾次就會出現這種縱觀整個大明的機會,朱元璋當即坐在桌子旁,瞧著
但是嘉靖則是不這樣想的。
但是再廢相後,朱元璋終於實現了皇權與相權的合一,形成了高度的集權的政治體製。
要全都是蠢貨,該頭疼的就是朱元璋了。
朱標不理解他爹說這話的意思,但是也是閉上嘴沒接茬。
尤其是朱元璋坐在那個位置上後,心思都變了。
大明在沒有多少對外鬥爭的時候,朱元璋覺得權鬥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
這個孫子當皇帝當的過於操蛋,竟然如此不注重自身安全,被宮女刺殺。
朱元璋捏著胡須,臉上露出幾分笑意。
解縉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朱標記得他爹說過嘉靖帝這個孫子,也活了很長時間,大抵是這樣的。
李善長必須要被換掉。
朱元璋暗暗掐著自己手指頭,這是又換了三個皇帝,出現首輔這個詞,就相當於恢複了丞相唄。
相比於正統等三個皇帝老朱聽都未曾聽過,這三個皇帝朱元璋還是熟悉兩個的。
胡惟庸果然認慫,但是朱元璋並不滿意,因為他覺得效果沒有達到他自己的預期,更是堅定了他內心的想法。
原來根子在這裡呢!
反正朱元璋在仙境當中看見未來,自己是成功廢除了丞相製度,這是他在仙境當中看見大明未來,屈指可數的開心時刻。
到時候胡惟庸就成為了眾矢之的,這小子的命就保住了。
“終永樂之世,閣臣的品秩未過五品,均戴銜翰林而無公開身份。”
但根據實際情況而言,這個狠招還需要往後推遲。
朱元璋能夠同時兼任大明皇帝以及政府首腦雙重角色,可以處理紛雜的事務,而且也能處理的好。
因為老朱認為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並不曾設立丞相。
他在這方麵並不是恨擅長,一直都在摸索當中。
朱元璋可沒少看子孫後代皇帝們的執政能力,但都不如嘉靖這孫子出彩啊!
天子把朝政交給內閣首輔去處理,而自己隻需要控製好內閣首輔就行。
朱標接過來仔細瞧了瞧,眉頭微挑:
“爹,怕是有些難弄,尤其是現在對北元戰事還沒有取得更好的結果,就貿然的殺雞取卵,不可取。
這能力就不是一般強了。
最重要的是天子需要對內閣首輔扶持強大的反對勢力。
這樣使得兩者均衡,一切便都能掌握在手。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