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遠東戰雲!
就像是“當年”的德軍圍殲蘇軍一樣,吳佩孚利用部隊的機動性優勢,在廈門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汪精衛的三十萬大軍在幾晝夜的時間便被消滅的一乾二淨。
這一戰是汪精衛花大價錢培養的保安團“精銳”第一次同國防軍正麵交鋒。
之前在其他省份同國防軍交戰的保安團在汪精衛的部隊之中,也隻能算是二流,汪精衛本指望自己的精銳能給自己一個驚喜。
結果沒想到,隻有驚沒有喜!
三十多萬的大軍!
在國防軍麵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被人像爸爸打兒子一樣暴揍一頓!
汪精衛的心在這一戰之後徹底的涼透了,他知道自己很快也要涼了,他有點後悔了,如果當初他聽了常凱申的話,或許現在的結果就不是這樣了?
汪精衛和常凱申的接連失利,給聯盟軍的軍官們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如果連這兩位大佬的嫡係部隊都打不過國防軍,他們還有勝利的希望嗎?
其他人或許還能觀望觀望,唐繼堯卻沒有再觀望的機會了!
因為馮玉祥的屠刀馬上就要落到他的頭上了!
作為南方集團軍群的總指揮,馮玉祥本不想落在自己的副手身後。
馮玉祥覺得福建和雲南都是多山的地形,吳佩孚能在福建將機動性發揮出來,他在雲南也能做到。
然後他就鬱悶了
戰無不勝的國防軍在雲南遇上了一個他們無法戰勝的敵人——高原反應!
按理來說,高原反應應該是人在急速進入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地區之後才會出現的反應。
但是!
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就像很多去青海和雲南旅遊的遊客同樣會出現高原反應一樣。
馮玉祥麾下,很多來自平原地區的士兵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
幸好!
在南方集團軍群中,有一個集團軍是從青海來的。
青海西寧的海拔和雲南差不多,而且青海西部的海拔更是遠超雲南,這批人對來雲南作戰毫無壓力,所以馮玉祥這才沒有拖延太多的進度。不過進度終究還是因此落在了吳佩孚的後麵。
可是!
有那麼一句古話——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馮玉祥這一次還真有點因禍得福的意思!
唐繼堯是下定了要跟陳啟民拚一下的決心,但是他手下的將領們未必乾啊!
彆忘了曆史上的唐繼堯是怎麼死的?
在原本曆史上的1927年2月6日,蒙自鎮守使胡若愚、昆明鎮守使龍雲、昭通鎮守使張汝驥、大理鎮守使李選廷共同發動了雲南二·六政變,也稱雲南四鎮守使倒唐事件。
自那以後,唐繼堯就成了雲南有名無實的“總裁”。四鎮守使都是他一手提拔的不將,尤其是胡若愚、龍雲,更是受過唐繼堯的多次提拔,這次倒戈相向,令他氣憤交加。兩月後,即5月23日,唐繼堯病死,享年不過四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