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魂!
十四
書寧陪著周熙甯玩了一下午,直到仁貞太後遣了宮人來喚,二人這才意猶未儘地回了殿。寧老太太見她二人俱是滿臉通紅,渾身大汗,心下明了,招呼著書寧到身邊,低聲責備道“瞧瞧你這滿頭大汗的,哪裡像個姑娘家。”
書寧隻笑不說話,悄悄朝周熙甯眨了眨眼。小皇帝抿著嘴笑,黑眼睛裡閃著愉悅的光芒。仁貞太後本還想訓他兩句,見狀卻又歎了口氣,招呼宮人伺候周熙甯沐浴更衣。
就這一下午的工夫,書寧與小皇帝倒是生出了幾分難得的情誼來,臨走時小皇帝很是舍不得,拉著書寧的衣袖眼巴巴地問“小姨什麼時候再進宮?”
眾人俱是哭笑不得,寧老太太鄭重地朝仁貞太後道“陛下到底年歲小,莫要太嚴厲了。小孩子難免愛玩淘氣,都是天性,娘娘幼時也是如此。”
仁貞太後一臉無奈地應下。
因諸藩入京,城裡已然戒嚴,寧老太太生怕書寧在外頭撞到什麼亂子,便拘著不讓她出門。書寧拗不過,隻得乖乖地守在府裡頭。隻是她的性子實在不似寧絹那般貞靜,坐了兩日便坐不住,讓小桃喚了府裡的侍衛頭領林凡教他學武。
林凡被她這要求弄得十分頭疼,雖說京裡頭也不是沒有女子學武,但似寧府這樣的書香世家卻是從未有過的事兒,更何況,寧家二小姐已經十五歲,先前半點底子也沒有,如何好教?
他私底下遣了人向寧老太太稟告了此事,隻盼著老人家能出聲阻攔,誰曾想老太太卻道“既然歡兒想學就讓她跟著林侍衛學唄。”罷了又悄悄使人向林侍衛道“二小姐打小嬌生慣養長大的,吃不得苦,挨個三兩日自己便作罷了。”
林侍衛甚覺有理,遂不再推辭,又跟書寧定下規矩,每日卯時兩刻便要報到練習,騎馬射箭,爾後再練拳腳功夫。
他本以為書寧撐不了兩日,不想一連過了數天,她卻愈發地興致盎然,更讓林侍衛意外的是,寧二小姐於武學一道竟十分有天賦,雖說力道差了些,架子卻擺得極準,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簡直是一日千裡,讓林侍衛驚訝的同時,也刮目相看。
七月中旬,寧府來了客,是書寧的娘舅謝家。
來的是書寧二表哥謝展鵬一家子,他將將升了官,被任命為吏部侍郎,一家子人浩浩蕩蕩地從並州出發,這日大早才進了京。因謝家在京裡並無宅邸,寧大老爺早讓府裡的管事在附近賃了處四進的大院子,隻是一時半會兒尚未收拾出來,便讓謝家人暫先在寧府東院住下。
第二日大早,謝家大太太便領著兩個孫小姐來府裡給寧老太太請安來了。
一眾人到的時候,書寧正陪著寧老太太用早飯,聽說府裡來了嬌客,便好奇地留了下來。下人通報過後,謝家大太太便滿臉笑容地進了屋,身後跟著兩個年輕小姑娘,一個穿銀紅色革絲長裙,嬌俏可人,一個著水綠色繡玉蘭花長衫,文雅可親。
待客氣地向寧老太太行完禮,謝家大太太又一臉親切地朝書寧道“這怕不就是府裡的二表妹,□□年不見,竟出落得這般水靈了。”說著話,又招呼著那兩個小姑娘向書寧見禮。
寧老太太早準備了見麵禮,書寧卻是遂不提防。若是換了旁的小姐,還能隨手拔下跟簪子或是褪下個鐲子,偏偏書寧因每日學武,頭上手上沒有半點飾物,隻得眼巴巴地向老太太求助。
寧老太太笑道“誰家的小姐像你這樣渾身上下找不出半點值錢的東西來,這會兒倒是想著向祖母求救,若是在外頭,你可要如何是好?”說罷,又朝謝家大太太解釋道“歡丫頭實在淘氣,這幾日非要跟著府裡的侍衛學武,瞧瞧她這身打扮,倒比男孩子身上還乾淨。”
謝家大太太聞言卻是哈哈大笑起來,拍手道“還以為這京裡頭的千金小姐們都是一水兒的貞靜溫婉,原來也有二表妹這樣爽朗大氣愛武裝的。”說著話,又把自家倆閨女推了出來,笑道“府裡頭這倆孩子也都是打小就學騎射,生怕進了京被人笑話,出門的時候特意換了衣裳作文雅打扮,一路上就抱怨說身上不舒坦。早曉得如此,咱們就不受這個罪了。”
書寧聞言眼中一亮,目光灼灼地朝這兩個外甥女瞧去,那倆小姑娘也是一臉的興奮和躍躍欲試。三人一見如故,書寧不耐煩在屋裡頭寒暄,便招呼著兩個小姑娘去院子裡說話。
謝家這兩個姑娘年歲都不大,年長的謝敏才十六,小些的謝欣將將十四歲,都是謝大太太嫡出。因其外祖是武官,謝大太太劉氏打小就愛舞刀弄槍,到了孫小姐們這一代,也是自幼學武,騎射工夫倒比尋常男兒還要強上許多。
“我姐姐,百步穿楊――”謝欣一說起學武的事兒立刻神采飛揚,一張蘋果小臉紅撲撲的,眼睛忽閃忽閃,透著一股子機靈勁兒。
穿綠色長衫的謝敏抿著嘴笑,點著自家妹妹的額頭道“儘會自吹自擂,也不怕小姑姑笑話。”說著話,又朝書寧問“小姑姑練了多久了?”
書寧有些不好意思,“才學了幾日。”一旁的小桃笑著幫腔,“林侍衛一直說我家小姐是難得一見的奇才呢。”
謝家姐妹俱笑起來,眯著眼睛不說話。書寧揮揮手打斷小桃的話,又朝謝家姐妹道“難得遇到誌趣相投的,趕明兒我們約好了一起出城去騎馬。整天關在府裡頭,悶都要悶死了。”
幾個人一邊說著話一邊往湖邊走,遠遠地聽見竹林後頭傳來說話聲,“……少爺,您慢點兒,慢點兒,彆逞強……”
是平安的聲音,書寧皺起眉頭,心裡有些說不上來的氣悶,腳下的步子也停了,站在原地看著竹林一動也不動。小桃屏氣凝神不敢作聲,一旁的謝敏和謝欣也察覺到不對勁,相互使了個眼色,俱豎起耳朵聽起竹林後的動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