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臣聽說宮中鬨鬼了?”李綱見麵第一句就是問的宮內是否安定。
官家的家務事,也是國事,太子、皇後的廢立都需要經過多方麵的周旋,皇帝壓根就沒有私事。
聽聞宮中鬨鬼,李綱自然是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隻不過是蜃景罷了,李太宰某要擔憂。”趙桓笑著解釋著宮中鬨鬼之事。
“沒事就好,臣今天來一則請安,另外還有一事,請官家定奪。”李綱麵露為難的說道“官家,缺錢了。”
“缺錢了?國帑收支出現了問題嗎?”趙桓疑惑的看著李綱,這水患不是應該缺糧食嗎?怎麼連錢都開始缺了?
趙桓想起了當初給胡世將安定蜀中的三年免稅,難道是因為這個政策?
李綱搖頭說道“不是國帑收支問題,是錢荒了。鳥羽上皇把崇德王趕走之後,這白銀海貿就停了。前段時間存的白銀頂多就夠四五個月,來年開春,大宋又要錢荒了,官家。”
“大宋也有銀礦,可是汴京鑄錢用量極大,停了工,那些銀匠就得自謀生路,官家,這不能停工呀。”
趙桓點頭,他猜到了會有錢荒的可能,隻是沒想到繁盛的海貿,隻給大宋帶回來了四五個月的存銀。
李綱憂心忡忡的說道“若是這鑄幣一停,這錢引繼續增發,那就會和之前的錢引一樣,大幅貶值,到時候又是麻煩事一堆。”
大宋錢引的崩壞,直接導致了方臘在漆園造反。間接的導致了兩川在趙桓和趙構之間的搖擺和猶豫。
大宋苦錢引久矣,皇帝生辰要印一批、皇帝修院子要印一批、皇帝生孩子也要印一批。
關鍵是這趙佶還特彆能生,截止到趙桓登基之前,已經有了二十八王。
趙佶特彆喜歡修院子,修完延福宮,修艮嶽宮,修完艮嶽宮修萬歲山,錢引一批一批的印,不崩才怪。
趙桓堅持的銀根和錢引數量一致,防止擠兌,就是在恢複大宋朝堂信譽。
這個過程極為漫長和艱難,但是卻必須要做,若是大宋銀元和大宋錢莊崩了,那趙桓登基這幾年做的所有事,又回到了。
“官家調動了王稟回京,要不要讓他們乘船討伐鳥羽上皇?”李綱猶豫的問道。
趙桓眯著眼看著李綱,探著身子問道“王稟回京是參加春秋大演兵,一群旱鴨子你讓他們去海上打仗,這是要他們的命嗎?”
“這建議誰跟李太宰說的?”
李綱瞬間明白了這個建議問題出在哪裡。
大宋皇帝調王稟回京,自然是為了震懾某些人,而破解之道,自然是讓王稟不在京城,而倭國顯然是一個好去處。
“戶部侍郎鄭望之找的臣,他跟臣說起了錢荒之事,順嘴說了一句得有人討伐鳥羽,之後就提到了王將軍回京之事。”李綱擦著額頭的汗。
這個鄭望之張嘴閉嘴就是錢荒的害處,倒是晃住了李綱。
趙桓點頭說道“又是這個鄭望之呀,他要是坑害我大宋軍卒呀!”
“不過你最近的嗅覺不大靈光啊。”趙桓對李綱笑著說道。
李綱久不在官家身邊,又沒有讀心術,自然不曉得官家最近的重心是在肅王、景王背後的人。
這一樁樁的事,安排的極為機巧,甚至連李綱都給瞞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