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當明君!
欽天監的少監可不是吃乾飯的,大宋的曆法極為先進,僅僅北宋一百六十餘年的時間裡,前前後後經過了八次的修改!
如此頻繁的修改曆法,都是為了曆法的準確性,這與大宋的農桑有很大的關係,大宋有很多的人,億兆人口,需要極多的糧食才能養育,但是大宋的領土,又是整個封建王朝最小的一個朝代。
所以,為了準確的計算農時,就必須要精心修改曆法,讓節氣準確。
而麵前這位欽天監的少監,名叫姚舜輔,乃是大宋有名的天文學家,長期從事恒星觀測,兩次擔任大宋曆法的主編,其曆法通行時間也是最長年限,在整個大宋朝高達二十一年,通行其主修的曆法。
趙桓看著已經年邁的姚舜輔,疑惑的問道“今冬大旱的話,有什麼需要姚少監親自前來?”
姚舜輔已經將近七十歲,和宗澤的年歲相當,若非重中之重的事,他不會輕易來到廟堂,雖然掛著少監之名,但是早已不在負責具體事務。
眼下他的來訪,僅僅是為了說明大旱嗎?
“大旱少雪,土地乾涸,必有蝗災。官家。”姚舜輔歎氣的說道。
趙桓瞬間站了起來,蝗災,在古代就是潑天的大事!不是莊子裡養兩隻雞,養點鵝就能解決的問題。
蝗災稍起勢,就是萬萬計!
上億隻蝗蟲鋪天蓋地而來,得養多少雞才能防止蝗災?
忽悠人食用蝗蟲,也不能解決問題,這節肢動物食用,都需要大量的食用油去烹飪,蝗災最可怕的是其恐怖的食量!
蝗災起,遮天蔽日,頃刻之間,地上所有的綠色都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沒有植物油,如何烹飪?
難道要生吃蝗蟲不可?
當然也不是沒有,百姓自發組織的捕捉蝗蟲之事,並非沒有,而且並不遠,在唐德宗時期。
貞元元年,夏蝗,東自海,西儘河隴,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遺,餓殍枕道。
秋,關輔大蝗,田稼食儘,百姓饑,捕蝗為食。
但是蝗蟲依舊肆虐不宜,饑荒遍地,易子而食。
不僅僅有百姓生吃蝗蟲之事,連皇帝都未曾幸免。
當時李世民登基第二年,漢中等地爆發大規模蝗災,而建成舊黨和李淵舊部,還沒有被李世民清算。
在那樣一個時間點裡,李世民喝罵蝗蟲“民以穀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
左右侍從當然要勸說皇帝做這樣的事,急切的攔住了他言“惡物或成疾。”
但是李世民最後還是將蝗蟲吞到了肚子裡。
不管是為了收攏人心的裝模作樣,還是因為真的心係天下黎明蒼生,李世民生吃掉了蝗蟲,並且督促各州府官員整治蝗災,最終才沒有釀成慘禍。
若是蝗災那麼好對付,李世民還用生吃蟲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