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並沒有多談,又繼續看電影。
看著看著鞏利就發現,劇情什麼的都是弱化了的。導演時不時把鏡頭移到彆的地方,然後這些地方就會是故事之外的時代進展;還沒等你看清,他又會馬上移動回來,讓你看看這些人在時代裡沒有改變;然後又飄到另外一處去了。
這部電影其實情節都是很跳躍的。
一旦你的情緒將要奔湧而出,他就馬上轉換視角和關注點,讓你的情感卡在咽喉裡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
然後你就會覺得很難受。
這對於不了解國內曆史的老外來說可能會輕鬆一點,但時不時捕捉到的細節,也可以品味一二。對於鞏利來說,還是頗有一些感慨的。
這些鏡頭的運用,主要是因為賈章柯的更改了劇本。如果按照原來的剪輯,肯定會前後轉變很突兀,所以乾脆放棄了劇情的一些東西,把情緒和整體故事把握好就行了。
但其實也是好的。
之前當崔明亮努力奔跑,攀上了火車的時候,整個電影其實就來到了一個高潮。林浩能感覺得到這時候後麵的人屏息凝神的那種氣場,以及看著他上去的歡欣,當然也有離去後又出現在畫麵裡的錯愕。
這是第一個情緒出來的點。
所有人都記得追著火車奔跑著一段,更記得過一陣子,畫麵裡又出現了崔明亮——賈章柯不愧是導演,沒有用林浩想的那個一瘸一拐回來的畫麵,而是就這麼默默地讓他出現。一下子就打翻了眾人內心的瓶子,並且更自然。
因此故事到了這裡,如果隻是講一個人的變化,或許就再也不會有什麼驚喜了。林浩也開始理解,賈樟柯為什麼要改劇本了。
於是這就開始是一個時代了。
各種情節的加入,比如三明這個角色是肯定很會震撼到不少人的。其實也就是在時代變革的現實下,還有很多被現代化所遺忘的角落。
它們或許在深山之中,或許在偏僻角落,有那麼一群人了解了一點外麵的信息,還帶了諸如喇叭褲和迪斯科的東西進來。但這隻是假象,內裡依舊落後且愚昧,就像周圍發生事情的一樣。
就像深藏在心裡的想法一樣。
年輕者的探索,是注定越不過這一個斷層的。唯一衝上去的崔明亮回來了,證明他也不是什麼特彆的人,於是這群人注定隻會失敗。
電影最後水開了發出嗚嗚嗚的像火車一樣的聲音,可惜從崔明亮從攀上火車到最後又出現在畫麵裡的那個鏡頭開始,他們就已經被困在站台上了。
他不會再去看火車了。
而下一列火車,可能永遠也不會到來。
影片最後,一片荒蕪。
崔明亮家裡電視上放著《喋血雙雄》,就像裡麵周閏發飾演的那個充滿了理想主義者氣息的小莊一樣,崔明亮曾經的那顆心也死了。理想主義者在時代的大潮裡悲慘地死去了,無聲無息。
畫麵一黑,開始播放演職人員名單,燈光也亮起。
沉默了差不多那麼一秒。
“嘩嘩嘩!”
全場開始響起掌聲,不知道為什麼,林浩居然覺得有點眼睛一熱的感覺。掌聲好像沒有《我的父親母親》的時候來得熱烈,也沒有滿場的呼喊,甚至這可能隻是看完三個小時的電影對自己和電影人禮貌性的掌聲
但,這是不一樣的。
他以一個絕對主角的身份在熒幕上,表演完了這部電影。這種感覺是絕對不同的,終於不是“蹭”誰的光環這件事情,讓他感慨頗深。
這幾日,他算是知道了什麼叫小覷了天下人,以及自己上躥下跳這麼好幾天,大家都看樂子。等到其他明星一有什麼消息,他立馬就“滾一邊去”,我們要看薑文王家衛梁朝偉
好像大牌歌手演唱會,大家依次唱完休息,他則類似於那個串場嘉賓。大家看了覺得有趣或許會鼓掌一下,但主要還是來看大牌歌手的。
他和主創一眾人等上台鞠躬,感謝,滿場掌聲從未停歇。這一刻他從眾人的眼裡看到的是他自己的影子,以及滿滿的喜歡,讚歎,還有更多。
之前林浩也懷疑,自己現在就抓住各種機會上位,是不是真的太急功近利了?而現在他想,或許這幾天所經曆的和眼前的一切,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