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多少錢,就是畫大餅。
甚至不止拿演員不當人,賈章柯連投資方都不當人,自己也不當人。瘋狂花錢堆砌自己的世界,又瘋狂折騰自己寫劇本。
但還好態度是認真地。
這些第六代啊
你說他們推動了一些什麼,我想之前也說得很清楚了。但這些自我和邊緣的認識,一直在總局的接受範圍之外,直到最近婁燁說的風聲上頭要找他們,開一場座談會。
婁燁來的電話,說的也不算很清楚,林浩拍完戲又打回去。這次說了,是要開個會,探討一下電影立項和審查製度的改革。
找了好些人。
都有誰呢?
賈章柯、王小帥、婁燁、何建軍、章明、王超、崔子恩等等,基本上都是以第六代為主,這一批反正領頭三個都在了。
第六代青年導演,長年出於“違規參賽然後被總局處罰”的怪圈中循環,電影局和青年導演的互相之間的成見頗深。
但隨著“中國加入to”之後,進口片每年10部的限額也被打破,帶來的衝擊很大。不止是張一謀這樣的《英雄》要抗擊,上層的電影人士更是目光長遠,感受到後續青年力量必須接棒的強烈危機。
所以,必須有一個相互交流的機會。
“我也不會真的傻到以為他們是真的來聽我們多少意見的,肯定是主體已經做好了,找我們修改一下細枝末節。”婁燁在那邊聽不出語調。
“起碼有一個開頭還是好的。”
林浩安慰道。
不同於賈章柯之前溜邊似的招安,這一次,其實是第六代獨立影人與電影權力機關兩個群體之間的第一次正式交流。
不怕有矛盾,就怕不溝通。
這基本上就是第六代解禁的信號了,事實上,第六代的很多影片被禁是因為曆史題材,而現在上頭對這些的認知有了一些改變。
就是你知道的,當年我國很在意國際形象,而第六代拍出的很多那個年代的故事,不符合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最後還私自拿出去參賽,這讓那幫老頭大為光火。
然後就出台政策
任何單位與個人不得與某些導演合作拍片。
基本上就算是被禁了,類似於
不建議和劣跡藝人合作。
可總有頭鐵的,有些導演甚至不標注中國,就拿出去參賽,但國外一看中文?cha!所以長此以往的惡性循環雙反積怨已久,成見頗深,直到96年的《電影管理條例》甚至明確規定出國參加電影節,需要審批。
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是地下電影。
但那是之前,每年十部名額的時候大家高枕無憂,直到入世以來,有關部門才意識到中國電影的危機。危機之下,必有轉變,這一次林浩其實知道,第六代解禁對中國電影,都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
“也是,你的意思是我還是去?”
顛簸的泥土路上,林浩優哉遊哉地吃了一口香蕉,然後認認真真道“當然,伸手不打笑臉人,對方主動示好,相互之間給給麵子吧。”
“嗯好吧。”
婁燁抽著煙看著眼前青灰色的河水,也許那條美人魚,終於能遊出河外,看向不一樣的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