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的電影時代!
主競賽單元有19部影片,唯一的一部華語片《頤和園》在開幕式當天就上映,且被禁止報道之後,國內媒體有些蛋疼。以至於前幾天似乎這個國內力量對戛納電影節的安排,都有些慌亂。
不知道報道什麼,那就隻能亂來。
這邊有法國明星,那邊有好萊塢星秀,或許都能讓觀眾感興趣吧?
所以電影節進行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也就是差不多22號,大家才又把關注度集中到國內的電影上來。
畢竟戛納影展最受關注的是主競賽單元。
但肯定不止主競賽單元。
所以比如一個叫午夜電影場的官方活動,來自蘇照彬的參展片《詭絲》也是給他自己吸引了一些熱度,就更不用說同樣參展的杜琪峰的《黑社會2:以和為貴》了。
比如一種關注單元來新人了
王超帶著《江城夏日》來了,這個大悶片導演以前可不受歡迎,但這次也是分到了紅利。
再比如,把記者們的關注點拉回國內的功臣
馮小剛,《夜宴》。
之前就說過,馮大炮在《天下無賊》大賣之後也飄了嘛,就整了這個《夜宴》。
其他的就不說了,但說這宣傳。
投資大,宣傳費用也多。
先在報紙上大張旗鼓地打廣告,然後劇組還專門特製了一個1分20秒的英文預告短片,在戛納的各個宣傳外屏反複播放。
林浩看得都咂舌。
反正據馮大炮自己說的,這次戛納之行《夜宴》的活動費用是400萬。所以豪氣的劇組5月22日和23日就在戛納舉行沙灘酒會和新聞發布會,宣布他們在《夜宴》7月底影片製作完成後將報名參與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
額,算得上是影展進行到中途,與國內相關的最大的新聞了。
再一晃,26號,影展已接近尾聲。
宣傳的,作秀的,來玩的都已經漸漸撤走,關注度降低,但很多事情也漸漸清晰。
首先還是主競賽單元的外國片,大家普遍的反應就是略顯失望——一堆成名導演的作品,但好評的卻不是很多。
媒體這邊吹捧《查理的意見》裡蘇菲瑪索有多美,轉眼就給出一個15分的場刊評分。
太悲催了!
這一屆林浩喜歡的《回歸》以34的場刊評分領跑,其餘的都沒摸到3分線。
說實話,似乎一切都比較清晰了,所以媒體也覺得沒什麼興趣,就把關注度放在另一部電影上
不是主競賽單元的,是一部叫《絕代豔後》的片子,它在戛納舉辦首映。聲勢浩大,一堆人去捧場,光華語電影人就包括王家衛,林浩,還有楊紫瓊,就更彆說一堆海外的知名人士了。
至於你說為什麼這麼給麵子
就要提到它的導演索菲亞·科波拉,對,就是《迷失東京》的導演;但這隻是一小部分原因,更多的因為她的父親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三部曲的導演。
那更是因為“科波拉家族”啊不知道的,可以百度一下,就不用贅述了。
總之女兒來戛納,父親親自助陣,人人都給麵子去捧場,去報道。
結果悲劇了
因為《絕代豔後》的主人公是法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後瑪麗·安托萬,從社會各界普遍的看法都是“將法國揮霍殆儘”的千古罪人。
然而導演卻一如既往地延續她之前作品的清新風格,將皇後刻畫成一個不知世事、天真浪漫的青蔥少女。
這一點,令觀看的歐美觀眾非常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