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聊了又兩分鐘,期間國內的手機開始熱鬨起來了。
叮叮當當的。
基本上通訊錄裡的熟人都已經發來了短信之類,或激動或感慨,最新的一則是陳凱歌導演發來的,感慨拍《百花深處》的時候他真沒想過林浩如今會如此成功。
而林浩的通訊錄,畢竟都是熟人,小範圍內的轟動。
國內大範圍內也陸續就開始報道了。
除了鋪天蓋地的網絡媒體宣傳,不少人也自發開始安利起林浩的輝煌曆史一時間各種記憶被拉起,《我的父親母親》《蘇州河》《站台》《遊園驚夢》《殺人回憶》
甚至包括《意外邊緣》。
林浩這幾年在大家印象中都是以商業片演員的身份出現,對於年輕的影迷來說,他在十年前的文藝片曆史或許還真沒聽過。
於是乎,小區門口的盜版碟,二手碟市場,又清了一批存貨。
等到了中午12點,鋪天蓋地的網站頭條“林浩《月球》斬獲威尼斯影帝,中國演員再進一步。”
“時隔6年,林浩再次證明《百花深處》不是他的終點。”
“第二位威尼斯影帝,林浩的回歸。”
至於國外的反應呢,則是眾說紛紜。
有人點頭稱是,說是“林浩的電影總能給人新的啟發”;也有人搖頭say?no,說是“知名經紀人公關下,布萊恩獲得了勝利”。
總體來講還是好評居多。
而更多的網友其實無所謂這些獎杯歸屬之爭,畢竟,你的獎項都已經發出去了對不對?難不成你現在還能回收。
他們最在意的,是什麼時候能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如果在藝術性上或許有所瑕疵,但在商業性上,我是說故事的可看性上,那絕對是一枝獨秀的秀了。
話說《月球》雖然在威尼斯拿了大獎,布萊恩乘熱打鐵給了林浩好一波宣傳,一時間他似乎已經躋身同年齡層影星中的領頭羊,但實際上這種獎好萊塢是不鳥的。
或者說,至少現在不鳥這件事情。
該回去還要回去。
至於《月球》的上映時間,那必然是趁熱打鐵。負責中國和美國的長林影業和獅門率先宣布,電影將會在九月底上線。
再晚,可能那些反轉的情節劇透就壓不住了。
於是,林浩三天後繼續回組《2012》。
而威尼斯影帝帶給他的紅利,還在進一步發酵中。布萊恩確實一堆公關通稿,說他商業藝術兩開花,實在是頂呱呱,觀眾看了笑哈哈
算了,編不下去了。
林浩回到劇組,倒覺得沒有什麼變化。
以前拍《月球》的時候老覺得自己必須要拍好,要拿影帝,現在真拿了,又莫名其妙地覺得自己沒演到想象中那麼好,就拿了獎,有些不好意思。
然後就挨了阿曼達一白眼。
“最近學了個中國俗語送給你,得了便宜還賣乖,閒的。”
行吧。
與其想這些有的沒的,也確實還不如想想明天的威尼斯後續采訪和《2012》接下來的戲份怎麼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