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的電影時代!
“你是說,《2012》這麼大投資的電影,以你為模板寫的這個劇本麼?”
“是的。”
林浩點頭確認,這下子,所有采訪者本來下午還有點昏沉的睡意,都跑沒了。
好萊塢專門為國人寫劇本的事情
還是很有麵子的。
因為縱觀國內外有史以來的闖蕩好萊塢曆史,都基本上是艱難求生居多,少數出名的也基本上是功夫題材——現在出了個林浩不僅混到了更多題材裡麵去,還到了私人訂製這種鴻篇巨製的程度?
有麵啊!
並且還是頭一遭,新鮮。
所以記者的反應跟林浩跟預想的出入不大,果然抓住了這個點。
等到時候寫新聞稿的時候,估計不出意料的也會把這種“與有榮焉”的感覺帶入文中。配合上《2012》裡中國人拯救世界這個設定,肯定會1+1大於2。
宋健立刻改變采訪方向。
以這個故事為重點,配合電影裡的中國元素進行采訪。由於采訪大綱之前大家也對過,所以他也沒有變得特彆多,隻是儘量把話題往那裡帶。
他不停發問
“那阿曼達·皮特也是因為你的原因選上的嗎?”
“表演的時候,導演有沒有為你量身定做戲份不對,是因為你選擇的中國元素嗎?那具體體現的是什麼呢?”
“那是不是這次諾蘭導演的《奠基》,也是”
“不是不是!”
林浩汗,他是真沒想到這些記者這麼能想。每次他從國外回來想吹吹牛皮,結果記者比他更牛皮,隻能直接道“量身寫劇本畢竟是低概率事件,所以我覺得大家可以珍惜這一部電影。”
以此打住,大家才慢慢結束采訪。
《2012》宣傳開啟,林浩也是跑了一小圈,就足夠輻射到絕大多數地界了。
國內現在還是比較吃這一套的。
你看,要是把《花木蘭》這部迪士尼大作放在09年,那絕對是被人吹得沒邊了——這可是歐美人拍我們的故事,也算是我們的文化輸出吧?
而實際上是,這部電影上映時,e
無論是質量上的一些問題吧,還是文化上的一些錯誤之類,亦或是演員國籍
總之問題不少。
反觀現在,國內還停留在“希望國外電影多關注我們”,而不是後來的“你想來國內圈錢?你起碼把態度,文化,性子給我捋順了”。
但你要真說回來,《2012》對國內的畫麵還確實比較客觀。尤其跟現在環境裡某些電影相比,彆說有黑中國的,就說那些整天美國人拯救世界的東西,大家早都看煩了,而《2012》裡世界的希望確實在國內,中國也起了積極作用。
所以肯定沒有誇大,是真的有用到,而不是那種幾秒鐘的鏡頭就想來騙錢的那種。
“那這還挺好的,我就怕你話說太滿。”
夜,廚房內,薑武撅著個屁股用火鍋底料給自己下了碗麵。
“這種東西我也不敢亂吹,我也是看了導演成片之後,才敢說這話的。”林浩在客廳,抱著筆記本看電視劇,上麵赫然是不久前的熱播劇——第一,我不是拽,我是憤怒;第二,我不叫喂,我叫楚雨蕁
他這次宣傳還比較順利,中國元素給大家帶來了不少對《2012》的期待。
但林浩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誒,你一個大老爺們還看這個!”
這時,薑武端著碗出來,一屁股坐下,道“這叫什麼,一起來看流星雨?這玩意是你愛看的麼。”
“還行,看這不用帶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