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的電影時代!
2月2日,是《狩獵》開工的第二天。
以及,今天也是奧斯卡評委們最終選票開始寄出的日子。
10年的時候,林浩在媒體一片“終於”聲中,他加入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會員——其實也算不上什麼“終於”了,要知道,等11年的時候,陳衝、鄔君梅、陳凱歌、顧長衛、李安、吳宇森、李連傑、章子怡這些才也進入評委席。
不過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就意味著他有了投票的資格。
奧斯卡投票是這樣的
分兩輪,第一輪是提名投票,先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采用記名方式),選出獲得提名的影片。
第二輪是獲獎投票,提名影片將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不過不能來現場觀影的評委是大多數,所以會由電影公司寄出相應的帶子給評委看,觀影後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采用不記名方式),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影片的獲獎。
這個規則明年就會更改啊,因為今年的一些事情,但且說今年的吧。
提名的投票方式呢,各異。
比如最佳影片在提名階段用的是“優先投票法”來確定10部候選影片名單——學院的每個正式會員按照喜愛程度,一次排列出110部影片候選,而一部影片獲得提名的條件是至少要被500個以上的會員排在第一位。
然而,問題來了。
大家對於電影的口味通常不是那麼一致的,一般情況下,不能有那麼多影片能夠達到這樣的“門檻”。
此時,組委會會找出獲得第一位票數最少的影片,把那些選票轉移給在同一張選票上排第二的影片,依此類推最終產生出10部候選最佳影片。
而等到得獎的時候,就是簡單來說“多數者贏”的投票原則
誰得的票多,誰就得獎。
所以這一輪十分重要,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按部就班,包括早些時候,林浩就收到了學院的製式表格。老實講吧,他對這個投票心中已經有所想法了。
因為第一,他雖然並沒有在此之前把所有的電影都看一遍,但還是看過了不少,心中有數第二,他今年有兩部電影入圍奧斯卡——《盜夢空間》和《冬天的骨頭》。
有提名的,那肯定都支持這兩部啊。
衝突的最佳影片部分,就填《冬天的骨頭》——反正《盜夢空間》這種片子也就是拿一些技術獎,最佳影片這種,學院那麼多白人男性白人老頭是不會投給《盜夢》的。
而兩部都沒有的提名,再根據自己的評判來。不過這樣一來,基本上需要選的部分就少了很多。
“都填好了麼?”
酒店裡,曾黎湊過來看了一眼,林浩正在填寫最佳男演員的,這種一般獎項每個獎項隻選一名候選人。
“還沒呢,你給參考參考?”林浩笑道。
“我哪裡認識這些人啊還是你來選。”
她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成熟地就湊了過來,然後好奇地看了看候選人哈維爾·巴登《美錯》
傑夫·布裡吉斯《大地驚雷》
科林·費斯《國王的演講》
傑西·艾森伯格《社交網絡》
詹姆斯·弗蘭科《127小時》
太好了!一個都不認識。
這些人在國內知名度都不是很高,林浩見狀並不揭破,也就貼心地細心講解“科林·菲斯的呼聲目前是最高的,因為去年《單身男子》他就提名了最佳男主。而且按照履曆,英國背景,把這些合起來考慮,他也是今年最接近獲獎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