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的電影時代!
誠如曾黎所想,《狩獵》的劇情很致鬱,演起來也很壓抑,好在有一個什麼呢?誒,柏林電影節這檔子事情在中途出現,可以暫時緩解一下這部電影帶來的感受。
16日,也就是開拍兩周多的時候,林浩和曾黎踏上了前往柏林的行程。
本來想著,都在歐洲,出行也比較方便。
結果來回折騰,其實也是全部加起來走了差不多12個小時才到達柏林。
《大佛普拉斯》將於17號上映。
但今年的柏林電影節的基調似乎已經定下了,那就是強者太強,弱者太弱——沒錯,從15號一部來自伊朗的電影《一次彆離》上映之後,它就已經統治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長達7天了。
大多數參展影片質量平平。
作為一個去年剛過完60大壽的電影節,在一度經曆了“中年危機”後,柏林電影節緩步步入它的中老年。雖但是論大膽創新或者藝術成就,柏林還是難與戛納、威尼斯抗衡。再加上紅毯星輝暗淡、競賽單元整體平淡、近幾年的金熊沒有驚喜等問題,柏林電影節正像它舉辦的季節一樣,正在經曆一場寒冬。
所以對於《一次彆離》這種片子,柏林已經是大吹特吹,以此來拒絕平庸。
但也不是全然就這樣了。
這次柏林電影節居然邀請到好萊塢當紅一線林浩的新作,《大佛普拉斯》,屬實讓國外媒體期待滿滿。
要知道,這位戛納常客離開自己所在的熟悉領域,上次去了威尼斯就憑借《月球》拿下威尼斯影帝,進而入圍金球劇情類最佳男演員;而這一次,參與柏林電影節就太簡單了
劍指影帝。
順便,再看看是否還有彆的收獲。
電影節自然樂見其成,因為這一位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高水準的。何況這次還是親自編劇,那絕對是有的看了。
因為走得還算早,所以到的時候,是傍晚6點。
既然是掐著點來,時間肯定就很緊,林浩也不想把自己和媒體的關係搞得很疏遠。所以還沒到酒店門口就看見一堆長槍短炮,他就理了理衣服,轉過頭對老婆道“待會你放鬆點就好,但隻要問到《一次彆離》的事情,就交給我。”
“當然!”
曾黎點頭。
她也知道,《一次彆離》這個故事其實有點敏感。
講的是現代伊朗,中產階級夫婦內達和西敏對出國移民一事分歧嚴重,妻子西敏離家而去,內達為照顧患癡呆症的父親,雇用了來自工薪家庭的女工拉齊耶。
拉齊耶擅離職守險讓老人喪命,內達與她大吵,推搡中趕走她。次日,拉齊耶流產。內達被控以“謀殺罪”。兩個本無瓜葛的家庭陷入矛盾漩渦,兩家幾乎所有成員麵臨著各自的道德和情感困局
看起來很正常對不對?
但其實導演就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刻畫了伊朗普通小市民的生活現狀,卻又無時無刻彌漫著一股政治氣息。
而政治,是柏林的最愛。
“哢嚓!哢嚓!”
下車,細雨中安保撐開兩把黑傘,前麵的則攔住洶湧的人潮“林!很高興你能來柏林!”
“謝謝,我也很高興。”
既然都準備好接受采訪了,林浩也就不吝嗇讚美“柏林電影節是我對世界電影的最初認識,當年我跟著張藝謀導演和《我的父親母親》來到這裡,就第一次感受到了百花齊放的電影,所以我也很開心能回到這裡。”
“哇哦!”
“啪啪啪!”
在場本地記者很多,所以聞言都開始熱情鼓掌。畢竟這話雖然聽得很多,但也要看看是誰說出口,而且人家說的也好話裡話外,透漏出柏林才是他電影的的想法,開心啊。
沒辦法,今年星光太黯淡了,柏林人需要認可。
“林,我們太期待你的新電影了,從預告上看你是用方言演的故事,不過具體線索什麼地並沒有很清晰。所以能提前解讀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