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聊齋寫小說!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二月的天雖有幾分春寒,比不上陽春三月的欣欣向榮,但卻能夠讓人更深切地感悟到冷暖交替,生命的複蘇。
顧鳴一路行去,在黃山遊玩了一圈之後繼續前上,向著京城方向而行。
這日下午,慕名來到了一處具有典型徽州風韻的古村落錢家莊。
此莊乃是方圓百裡最大的村落,村民姓氏以錢姓為主,聚居著七八百戶人家,稱得上一個典型的宗族聚居村落。
莊裡的建築雖規模大小不等,但風格卻相當統一,馬頭牆,小青瓦、磚木石雕、高脊飛簷,典型的徽派風格。
進入村莊,感覺上就像進入了一個田園風格的小集鎮。
城莊有集市、客棧、酒館、菜地、河流……
顧鳴在村莊裡轉悠了一會,看似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但他總是隱隱感覺哪裡有點不對。
於是,便忍不住找了一處高地縱觀全村景貌方才看出一點端倪此村的布局竟然被人暗中動了手腳,如若放任不管,恐怕用不了兩三年,此村便將成為一片死寂之地。
對方的手法頗為巧妙,如果不是顧鳴近幾個月苦研《周易》,恐怕還真看不出來。
周易,即民間常說的易經,也是儒家最具代表的“四書五經”中的“五經”之一,其餘四經為詩經、尚書、禮記、春秋。
易經,自古便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不僅僅隻是儒家經典,也被道家奉為典籍。
簡單來說,儒家與道家雖為兩個不同的流派,但雙方理念卻有不少共通之處,屬於相互影響與借鑒的微妙關係。
易經,入門不易,精通更難。
就算顧鳴目前也隻能說是初窺門徑,漸入佳境的水平,精通遠遠談不上。
畢竟這本奇經可謂廣大精微,包羅萬象,否則又怎麼可能會被儒、道兩家共同奉為經典,被世人譽為諸經之首?
顧鳴念頭一起,係統似有感應,當即發布了一條特殊任務
[解開錢家莊布局之迷,並予以化解]
[達成任務,獎勵50積分]
有積分的任務怎麼可能不接?
接下任務,下了坡地,顧鳴來到了附近一間小酒館。
這其實就是一間民居,利用自家的小院壩經營,投入成本小,生意、居家兩不誤。
院中一個客人也沒,一個身著麻布衫的女子正低著頭神情專注地刺繡,連有人進來也沒注意到。
“老板娘,來壺酒,下酒菜隨意。”
顧鳴坐了下來,衝著女子輕喝一聲。
“呀~”聽到聲音,女子不好意思站起身“實在對不住,沒注意到公子進來,如有招呼不周之處還請見諒!”
“沒事~”顧鳴微笑著擺了擺手。
“那請公子稍坐片刻。”
“不急,你慢慢準備,我正好歇會兒。”
女子點了點頭,腳步匆匆走進廚房。
顧鳴閒來無事打量四周,院中隻擺了四張小桌,想來平日裡的生意也不是太好,畢竟隻是個村莊,來來往往的客人並不多,前來喝酒的估計大多都是村裡的人。
東、南兩側為居家的房屋,主體為青磚,輔以木柱石台支撐,窗戶為雕花木柵,房頂為小青瓦配上徽州特色的鬥簷。
院北有一間柴房,不過裡麵堆的卻不是柴禾,而是酒壇與一些雜物。
院西有一個長長的花台,裡麵栽種著一些蘭草、海棠之類的花草。
總體來看,這錢家莊的百姓日子過的還算不錯,幾乎家家都有一個小院。
過了一會,老板娘端了一壺酒與兩盤小菜擺到桌上。
“這位公子,咱們鄉下地方也隻能做一些家常小菜,還請公子不要見笑才好。”
“老板娘言重了……咦?這是你自己做的?”
顧鳴拿起筷子品嘗了一口,細嫩可口,唇齒間彌漫著一股子清新的菌香,便忍不住問了一句。
“是不是不合公子的口味?”
“不不不,真的很不錯,難得吃到如此可口的小菜。”
一聽此話,老板娘不由眉開眼笑“公子喜歡就好!”
顧鳴又嘗了一口,忍不住問“這道菜並非菌類,為何有一股濃濃菌香?”
“這個呀,是咱們錢家莊的一個特色……”
老板娘熱情洋溢開始介紹。
“咱們這山裡有一種野生的山菌,味道特彆鮮美,可惜就是太少,時令也短,隻有四月才能采到。
後來呀,便有人想了一個辦法,將之曬乾,再搗碎,烹菜時加入一點點,整道菜便有一股濃濃的菌香。”
“嗬,原來是這樣,不錯,這菌香的確很特彆。”
“多謝公子誇讚……對了,看公子這身裝束,想必是前往京城趕考的書生?”
“嗯,老板娘好眼力。”
“哎呀,真是羨慕公子……其實我家相公也是讀書人,做夢都想著進京趕考……隻可惜,今年鄉試又落榜了。”
說到這裡時,老板娘眉眼之間流露出一絲淡淡的失落。
畢竟,秀才與舉人可是差了一大截。
“沒事,貴在堅持,說不定下次就中了。”
“嗯,承蒙公子吉言。好了,不打擾公子喝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