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聊齋寫小說!
顧鳴所彈奏的乃是一曲《高山流水》。
琴聲叮叮咚咚,宛如仙音。
彈到一半時,顧鳴的心神總算徹底穩固下來。
再下意識抬眼看向四周,場景已然恢複如初。
白雲大師、十方、燕赤霞、知秋神情各異,看樣子還在與心魔抗衡。
其中,白雲大師神態最為坦然,看樣子沒受多大影響。
讓顧鳴驚訝的是,十方的實力雖不如燕赤霞與知秋,但神情看起來受到的影響也不算很大,甚至比燕赤霞還要好一點。
最危險的就是知秋。
或許是他平日裡的戾氣較重,心境相對弱一些,所以這樣的靈魂攻擊對他來說相當難熬。
看樣子怕是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再不想辦法喚醒他搞不好這家夥真要入魔。
於是,顧鳴輕吐一口氣,隨之衝著知秋全力施展出口成章大喝“大音稀聲,大象無形!”
字跡隱隱成形,在空中散發著淡淡的光澤。
而這聲大喝,也如醍醐灌頂一般,終於讓知秋身體微微一顫,似乎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盞指路的燈,慢慢的清醒過來。
正當顧鳴準備如法炮製,將白雲大師與十方也一一喚醒之際,黑霧中卻突然閃現出一道人影……
沒等顧鳴看清人影,耳邊便響起了一聲炸喝“大威天龍,世尊地藏,般若諸佛,般若巴嘛空!”
“大威天龍,金剛火焰!”
聽著這熟的不能再熟的法咒,看著那身著一襲白色僧袍,帥的一比,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要出家當和尚的年輕人,顧鳴一臉麻木。
一切,來的讓人猝不及防。
雖說諸天人物中已經有杜十娘降世,但是這個年輕僧人的到來,依然大大出乎了顧鳴的意料。
不過,也算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畢竟《白蛇傳》已經火遍了大江南北。
據馬勻所說,《白蛇傳》這本書的銷量雖說比不上西廂記與紅樓夢,但其傳播度卻相當驚人。
其主要傳播方式為評書以及戲曲,還有就是百姓之間的口口相傳。
也就是說,在民間它是相當受歡迎的,幾乎所有說書人都會講這個故事。
這也能夠理解,像《紅樓夢》這樣的書,隻適合讀書人,以及一些個養在深閨的小姐、夫人。
老百姓,還是更喜歡白蛇傳這類的民間故事。
當初顧鳴寫《白蛇傳》的時候,是參照了前世所看過的幾種不同的版本寫的,應該說,算得上是他的同人原創。
法海,他參照的是《青蛇》中的形象。
白素貞與小青,參照的是《白蛇緣起》中的形象。
整個故事,則是融合了緣起、影視版,劇版等等內容加以整合改編。
也就說,故事的劇情不像劇版那樣,白娘子聽了觀音一句點化,便跑去找許仙以身報恩,以了紅塵之緣。
總而言之,顧鳴所寫的這本《白蛇傳》的故事內容要豐富的多,從白素貞在青城山修煉開始,沒有什麼狗血小牧童……
當時看電視劇,顧鳴就覺得求牧童救白蛇那一段相當扯淡。
白蛇修煉的地方必然是荒山腹地,一個十來歲的小牧童跑到深山腹地放牛?怕是這牛與人能活到十來歲真是個奇跡。
其二,白蛇被救之後居然化成了一個小蘿莉,說什麼以後一定要報恩。
問題來了,既然已經可以化形了,那就說明當時白素貞的修為已經不算淺了,不然怎麼可能化形?
而且她還是相當罕見的白蛇,更是有著高貴的血脈,理應比普通妖更強大。
可是那個捕蛇人……沒錯,劇中就是捕蛇人,而不是什麼法師之流。
一個捕蛇人拿著一把木叉子……當當當,一叉,就把一條能化形的白蛇給叉住了……這簡直就是對白娘子的一種侮辱。
當然,顧鳴不是杠精,電視劇嘛,就跟網絡小說一樣,又不是什麼曆史,更不是紀實文學,幾乎是不需要帶腦子看的,不用太較真……
“般若諸佛,地藏法眼,般若巴嘛空,顯法!”
要說這法海的確也是牛比,生怕彆人不知道了是法海,人在半空中還沒飄落地上,已經念了三句法咒。
當然,念咒可不是念著玩,每念一句就是一記大招。
這黑山老妖正在與顧鳴一行五人鬥法,正值法力全開,全神貫注之際,任它妖力通天,也算不到會有一個來自於異界的和尚突然飛來麻麻哄麻麻哄……
而且實力相當驚人,令之膽寒。
畢竟,法海的實力是顧鳴參照《青蛇》裡寫的,自然牛的一比。
記得前世甚至還有網友說什麼法海大威天龍一出,能吊打如來……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首先二者所處的位麵就不一樣。
正如修道者念乾坤借法一個道理,法海佛法再高,也得借助諸佛之力。
法海一出手,黑山老妖頓時方寸大亂,再加上其施展的黑山煉獄力量反噬,更是令之雪上加霜,妖力大損。
如此一來,白雲大師、十方自然也就恢複了正常。
“阿彌陀佛!”
白雲大師誦了一聲佛號,一臉驚疑地瞟向法海。
知秋顧不上多想,之前差點被黑山老妖陰了,此時自然是殺氣衝天,招式連出
“叭呢嘛咪吽,風火雷電霝……”
“神兵火急如律令……”
眼見知秋出手,顧鳴終於回過神來,眼下裡可不是走神的時候,必須得先消滅黑山老妖。
於是,力量源源不斷湧出,儒家九字真言一個接一個揮毫而就……
白雲大師與十方也相繼出手。
這下,六個人的力量彙聚到一起,威力何等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