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台州府的百姓跑來告狀就不一樣了,畢竟楚懷仁背負了好幾條命案……一旦定罪,殺頭是免不了的了。
而這時候,楚家上上下下都慌了,拚命地花錢,拚命地找關係。
而台州府那邊眼見事情越鬨越大,也開始覺得事情有點不對勁……
這時候,上頭也開始施壓了。
台州知府方才明白,這案子的背後,一定有人大人物撐腰。
如此一來,這家夥也算是見機,態度來了一個大轉變,派了府衙官員到天台縣協助審理,說什麼務必要秉公辦理,給受害的老百姓一個交待。
楚家這下徹底傻了眼。
他們的關係全靠府衙,現在連知府都不幫他們,他們還能找誰?
花再多的錢,那也得能找到廟門燒香才成。
急怒攻心之下,楚老爺一口氣沒緩過來……嗝了。
沒有了阻力,這案子辦起來可就輕鬆了。
台州府來的百姓聯名上書告狀,將楚懷仁犯的惡一條條一樁樁寫了出來,可謂是血淚斑斑,罄竹難書。
沒過幾天,案子終於塵埃落定,周安判了個入監八年,罰銀一千兩用以賠付苦主。
至於楚懷仁……因其罪惡滔天,經過請示府衙,最終判了個斬立決!
也就是說,不用等什麼秋後問斬,判立書一下,當堂就推到菜市口斬首示眾。
楚懷仁遭到了惡報,人死如燈滅,之前說什麼要贖冬香的事自然也就黃了。
這時,顧鳴適時出麵,來到盈香苑說要替冬香姑娘贖身。
老媽子倒也沒有刁難,按照楚懷仁之前贖金三千兩銀子予以贖身。
這三千兩中,顧鳴出了一千五百兩,還有一千五百兩是冬香的積蓄。
本來顧鳴打算全出的,畢竟他不缺銀子。
但冬香姑娘不依,非要拿出自己的積蓄。
顧鳴也沒有堅持,辦完了贖身手續之後,又帶著冬香到縣衙重新落了戶籍。
這下,她算徹底自由了。
同時她也做好了以身相許的準備。
畢竟,一個男人費心費力為她贖身,總不能是做慈善吧?
況且從內心裡來說,能遇到才華出眾的男人,也是她前世修來的福份。
直到來到李府之後,她方才發現自己誤解了顧鳴。
他贖她,一來是同情她的遭遇,二來,是看中了她的天賦,準備傳授她儒家的修煉之法,以及一些儒家的知識與理念。
對此,冬香有些失落,但同時也分外的感激。
李老爺夫婦眼見冬香無依無靠,且聰慧乖巧,商議了一番,決定收其為乾女兒。
反正他們膝下隻有一個兒子,多一個女兒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對此,冬香自然驚喜不已,流著淚一拜再拜。
之後,冬香便跟李修緣一起跟著顧鳴用心苦讀。
不過她與李修緣的課程還是有不同之處,李修緣畢竟年幼,需要從最基礎的開始學。
而冬香基礎不錯,可以適當學一些相對深奧的儒家學說,同時還要修習坐我經等心法。
學習之餘,冬香對顧鳴的日常起居照顧的無微不至,這也是出於感恩的心理。
顧鳴寫字的時候,她就會在一旁幫著焚香、磨墨,閒暇也會彈彈琴,唱個小曲,跳個舞什麼的助興……
不知不覺幾年過去,李修緣十歲了。
相比同齡孩子,李修緣顯得成熟的多,個頭也比同齡孩子顯得高大,像十二三歲的人。
學識方麵就不用說了,古今典故,詩詞歌賦張口就來。
而且還順利通過了縣衙童試,以十歲之齡成為堂堂正正的秀才,這讓那些過了而立之年還未考上秀才的讀書人恨不能找條地縫鑽下去。
一時間,李修緣名聲大振,成為天台縣,乃至於整個台州府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秀才。
不少人紛紛上門道賀,說李修緣前途不可估量,將來必定是狀元之才。
這倒也不全然是恭維,畢竟史載中,以十歲之齡考中秀才的人並不多,有名的也就隻有那麼幾個。
對此,李老爺自然是喜上心頭,大擺宴席款待鄉親父老。
同時又捐了一大筆香油錢。
當然,他心裡很清楚,他最該感謝的人是顧鳴。
如若不是顧鳴的悉心教導,他的兒子就算再聰明也不可能達到如此的地步。
外麵的人隻知李修緣文才出眾,考中了秀才。
殊不知,他不僅僅在學習儒家的知識,同時也在學習佛家與道家的各類學說。
同時還在修煉顧鳴所傳授的儒家心法。
隻不過,他年齡太小,加之平日裡用心苦讀,很少出門。
因為很多人根本不知李修緣已然身懷絕技,一般的江湖中人,恐怕他能打兩三個。
不過,畢竟年齡小,沒有經曆過磨難也沒有見識過世態炎涼。
考中秀才之後,被眾人一誇,李修緣多少有了一點自負與驕傲。
顧鳴是何等人也?
李修緣的一丁點變化被他看在眼中,不由得皺了皺眉。
看來,得讓這家夥出去走走,看看民間疾苦,看看世態炎涼,否則一直這樣生活在深宅大院,就如溫室中的花朵,以後一旦遇上挫折,心態怕是容易崩。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顧鳴決定帶李修緣出去走上一大圈,由南向北,一方麵讓他領略一下外麵的山山水水,一方麵也能見識一下民間風情百態。
聽聞這個消息之後,冬香也主動提出想要一起出去走一走,路上也好侍候顧鳴二人的起居。
對此,顧鳴倒也沒有拒絕,答應讓冬香一起同行。
李老爺夫婦倆雖然有些不舍得兒子離家,畢竟兒行千裡母擔憂。
但,夫妻倆也明白兒子書讀的雖多,但閱曆卻很淺,的確也需要四處走走,以增廣見聞。
於是,顧鳴準備了一番之後,便帶著李修緣與冬香一起離開了天台縣。
按照顧鳴的行程安排,計劃先向西橫貫,走出大江南,再經荊楚、湘、黔、川,之後再往北而行,去看看大漠、看看中原、再從晉地出塞看看大草原,然後經燕地往齊魯出發,經由京城返回台州。
這麼一大圈,幾乎也算將國內東西南北轉了大半,能欣賞到不同的地貌、不同的風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習俗……
至於時間,預計在三年左右。
走這麼一大圈,顧鳴相信對李修緣來說,勝過在家裡閉門苦讀十年有效果。
畢竟有些東西隻看書是沒有辦法真正理解的,唯有切身體驗過才會領悟的更深,更透。
正如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理念是錯誤的。
沒有人生的經曆,那就隻能停留在理論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