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石頭上大當家的劉一刀。劉一刀本名叫劉煉,早年間曾是29軍109旅的一個排長,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猛人。1933年,侵華日軍攻占熱河,進而進犯長城,威逼平津。29軍奉命在喜峰口阻擊敵人,戰事從3月9日到11日,連續3天。29軍以長城為依托,用大刀、手榴彈等簡陋武器,打退敵人的一次次進攻,雙方血肉相搏多次。11日夜間,趙登禹旅長親率全旅官兵,出潘家口繞攻日軍。劉煉曾經匍匐接近鬼子的藏在牆後麵的機槍,用力握住鬼子的機槍往外拉。由於牆上的射擊孔太小,槍身又粗,本不能出,但在死難戰友麵前,劉煉怒火填膺,國恥民恨集於一身,集全身之力一拉,牆竟然倒了,接著他不顧雙手被槍管烤得骨焦肉爛,手起刀落,將鬼子機槍正副射手人頭一齊斬下,為部隊掃清了前進道路。此後,被人們稱作劉一刀。後來,他看不慣國軍內部的勾心鬥角和相互傾軋,輾轉來到石頭山落草為寇。
雖然劉一刀是土匪,但他從不禍害周邊百姓,在山裡定了“七不奪”“五不準”的規矩,“七不奪”是娶姑娘送媳婦的不奪;送葬起墳的不奪;和尚道士不奪;妓女不奪;吹鼓手不奪;學士不奪;醫生不奪。“五不準”是不準搶窮苦人;不準調戲、奸女;不準進產婦房間;不準走豬或驢在前麵橫走過的路;不準動用娶親人家的酒飯等。和其他山頭的土匪不同,劉一刀還經常乾些劫富濟貧的勾當,甚至有時打劫小鬼子的運輸隊,在小鬼子那裡也是掛上號的。但日本人在察哈爾兵力不足,加之這裡的土匪實在是太多,日本人一時半會也顧不到這裡。
此時,劉一刀正在小心翼翼地擦著他那口大刀,這口刀約4斤重,是一柄長柄、寬刃、刀尖傾斜的傳統中國刀,十分利於劈殺。劉一刀每天都要花上十來分鐘時間擦拭這口刀,這口刀對他而言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這是他離開29軍後唯一的念想。他將白布放下,對著刀刃輕輕吹了一口氣,隻聽到一陣蜂鳴聲,他長歎一口氣,大刀啊,大刀,你很久沒有再喝小鬼子的血了。
“報,報大當家的,三當家的有事求見。”一個小嘍囉從外麵跑了進來。
“請三大家進來吧。”劉一刀將大刀輕輕放在案前。
“大哥!”人沒有進門,王三炮的聲音已經傳了進來。
“什麼事?”劉一刀問。
“山下有四個人說要見大哥,都帶著家夥。”
“什麼人?”
“他們說是大南山來的,說有要事告訴大哥。”王三炮走到了台階下。
“哦,大南山?難道是他們的人?”劉一刀一皺眉,“人呢?”
“就在廳外!”
“帶進來吧。”
王三炮對著門口喊道“把他們帶進來。”
立即有4個小嘍囉將常淩風他們帶進聚義廳,摘下頭罩。
儘管是白天,聚義廳裡的光線並不是很強烈。但常淩風的瞳孔還是因為光線的增加受到了刺激,他揉揉眼睛,過了十幾秒才看清。堂上的虎皮座椅上正大馬金刀的坐著一個大漢,這個大漢無論是從身材、外貌還是神態來說,都符合之前常淩風對土匪的所有想象。
“你們是來找我的?”劉一刀洪亮的聲音從堂上傳來。
常淩風一拱手”見過大當家的,在下常淩風,受人之托有要事稟告大當家的。“
“受何人所托?”
“大南山老李。”
劉一刀一拍桌子道“哼,你紅口白牙的,我憑什麼相信你?”
常淩風的手伸向了口袋。
“彆動!老實點。”王三炮的盒子炮已經定在了常淩風的腦門上。
此時,老徐和守富還算鎮定,小吳的兩條腿已經開始打擺子了。
常淩風麵無懼色,微微一笑,用眼神示意口袋裡有東西。王三炮伸出手在常淩風的口袋了摸了摸,拿出一個戒指,又遞給劉一刀。
劉一刀接過戒指,這枚戒指隻是一枚普通的銅戒指,他手腕一翻,向戒指的內側看去,在看到戒指內側刻著一個“煉”字時,他的眸子驟然一亮。這枚戒指正是當年自己送給老李的那枚,上麵刻著的“煉”字也就是他原來的名字,這裡除了王三炮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隻知道他叫劉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