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
周錦淵說完後,?全場靜默了起碼十秒。
有一種很想吐槽,但是仔細想想又不知道怎麼吐的感覺啊。
本來以為會看到什麼葉天士、施今墨,或者現代名老中醫,莫教授也行吧。結果周老師放起了自己的醫案,還是十六歲時行醫的,十六歲
但是你要因為年紀,?就說人家的醫案夠不上“經典”兩個字,?又不大對,?畢竟周老師現在也才二十二、三,?卻已成名。你敢質疑年紀,很有可能下一秒就被打臉啊。
所以仔細一想,吐什麼槽啊,感受一下被學神統治的恐懼就是了
不止經典醫案就是周老師本人的,而且他和助教容神的表情都特彆理所當然。
人家的十六歲在乾什麼,?我們的十六歲又在乾什麼,?就算人是醫學世家,他們學院也不少家裡世代從醫的,這一行多得是醫n代,?不見得每個都如此。
“這是嗜睡案一則。患者為女性,?三十出頭。在你們助教家遇到的,她來拜訪,提及了自己的病情,當時我還未正式設案開診,但大膽一治,?說服這位女士,一劑即取得了顯著效果。”
周錦淵的t上寫得比較簡單,隻是把他當初的醫案放上去了,他自己讀出來時,又補充了一些細節。
容細雪轉頭看周錦淵,可能是想到那時候周錦淵怎麼忽悠人家吧,還笑了一下。
台下學生“哦”
這個哦,哦的是怎麼醫案還有助教,還去家裡,倆人真是遠房親戚麼這一家子都是變態學神基因嗎
而且容神還笑了,笑得台下都有輕微的抽氣聲,不知道為什麼直覺告訴一部分人,這倆不像是親戚。
周錦淵說起這些細節,倒不是可以秀一把和助教的關係,重點是行醫時的態度。
現在大眾普遍對年輕大夫有質疑,而有些年輕大夫自己其實也沒什麼自信,出了學校後,很多時候不敢開方,臨床不知如何下手。
其實,膽大心細即可,尤其處處都有老師,現在風氣又比以前開放,自己開不好還能請前輩把關,主要得積極臨證積累經驗。
“病人主訴是近兩月,每晚七點左右,即會難以自製地入睡,不管在做任何事,不管什麼姿勢,甚至在和人聊天,也可能忽然昏睡。一個小時後,又自然蘇醒。再怎麼努力控製睡意,七八點的樣子,總是會睡著。她嘗試了很多藥方,治療,甚至懷疑是中邪了。”
t這一頁隻放了病人的主訴,和診查而已。
下麵還有周錦淵的四診記錄,比如病人舌淡紅瘦癟,脈沉實稍數,大便乾燥,偶有胸悶等等,沒什麼特彆不舒服的地方,除此之外也沒有異常狀況。
很自然,大家就陷入了思考。好古怪的病,每天定時昏睡一小時,無法自製難怪治好後被列入了大佬的經典醫案。
在場包括了好幾個年紀的學生,水平也各有高低,一些學霸從診查記錄,其實也能琢磨出不少東西來。
一般多眠古人都從陽虛論,但病人不止是嗜睡,睡一個小時又醒來了。而且根據診查的舌、脈象等看,病人可能有陰虛、血燥,清陽不升
其實,有診查記錄,已經是完成了十分困難的開頭部分,尤其脈診。
周錦淵是精於脈診,但對很多人來說,是“心中易了,手下難明”,這是十分易學卻難精通的診法。幸好還有其他三診合參,現在又能用現代醫學儀器輔助。
雖有準確的四診記錄,但一時之間,大多數在校生還是無法整理出一個清晰的思路,辨彆這個病案到底什麼情況,該如何辨證論治。
“我當時的辨證方法很簡單,都在書裡。”周錦淵解釋道,“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學過,嗜睡,很多時候是和心、脾、腎等肺腑功能失調有關係的,病人也確實腎陰虛,肝血燥,胸悶。”
因為周錦淵選的病案好,症狀蹊蹺,教室內外幾百人,聽得都十分入神,就跟懸疑推理似的,特想知道結果、自己猜對了多少。
“諸景嶽全書裡提到不寐,說腎陰不足,不能上濟於心,則引起心陽偏亢,出現夜寐異常。素問說,肝熱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病人胸悶,和肺有關,黃帝內經說,諸氣者,皆屬於肺。諸氣,也就包括了衛氣。靈樞又是怎麼描述,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儘臥,陰氣儘則寤”
周錦淵一口氣就背了一大段醫書原文,都是t裡沒有的,彆說停頓,速度甚至有所加快,但又很清晰,字字如耳。
“嗜睡和心、脾、腎等肺腑有關,同樣是因為他們可以影響到衛氣。衛氣循行失常,則睡眠失常。病人犯病都在每晚七時,又恰恰正是衛氣從行陽轉為行陰的時候。
“於是證據環環相扣,我可以得出結論,症結全在衛氣。陰虛血燥,清陽不升,故此在衛氣要行陰時嗜睡,又行陰之路不通暢,轉醒”
整個判斷過程,從周錦淵口裡說出來,清清楚楚。醫書經典張口就來,連磕巴都沒有,顯然是爛熟於心。既然當時能想到,那就是至少十六歲已爛熟於心了。
“喔”台下響起了掌聲,盛名之下無虛士,這個辨證過程真是有理有據,又十分清爽啊
大佬年少時就熟讀經典,臨證時還能立刻想到對應典籍,互相參考。透過表麵看實質,揪出問題關鍵。將看似古怪的病症,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佬自稱很簡單,都在書裡,其實是特彆體現功力才對啊。隻有一個字可以說了服。
“所以這裡我要岔開話題,提醒你們學醫非常重要的一點,博覽群書,培養中醫思維。有翔實的理論基礎,才能更好的實踐。”周錦淵實事求是地道,“這也是我學有所成的原因之一。”
周錦淵說得很直白,“我父親的醫術也很好,家裡世代行醫問道。有的人可能會想,我是從小家傳,言傳身教,所以更容易取得成就。但是,還有句俗話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醫者,更是一定要兼得眾家所長,如果我隻學到家傳,那麼我很難超越我父親。同樣,即使有的同學沒有家傳之學,同樣可以通過勤奮學習成就明醫。
“當年我其實也曾經有些困惑,你們的助教做過一個分析,古代名醫成名年紀、方式不一樣,有的少年成名,有的年過半百才剛開始學醫。而家傳、師承和自學成醫的比率其實相差無幾。也就是說,學醫時間、方式,這些的影響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占壓倒性優勢的數據,最大的共通點,是這些名醫都勤學經典,注重臨床。於是從此,我把家裡的醫書都背了下來當然,大家儘力而為,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背下來,至少熟讀理解,廣泛閱讀。”
聽到前麵,眾位同學還有些喝到雞湯的感動。
到最後幾句,卻是有些按捺不住了。所以不止是熟讀經典,根本全都背下來了真的假的啊,這得是什麼記憶力啊
這個能力,一般隻在新聞、小說裡見到過哈。
“周老師,您真的能全都背下來嗎背了多少都像剛才那幾段一樣流利嗎”有學生舉手問道。
“譚茗同學。我能看到的反正都背了,不說倒背如流,但是默寫沒有問題。”周錦淵說道。
提問那同學驚了,老師怎麼會知道她的名字剛剛不就點名一次嗎,難道她這麼出色,連老師都注意到她,還記下她的名字了
已經有聰明的學霸猜到了端倪,顫顫巍巍地道“老師,那你記得我的名字嗎”
“邵峰同學吧。”周錦淵看了開口的人一眼,幾乎沒有思考,立刻道。
全場都沸騰了,我去,真的假的啊,這就都記住了。
各個角落選上課沒選上課的人都開始舉手,想讓周錦淵說他們的名字。
周錦淵絕對不是蒙的,沒選他課的能一眼認出來,選了的也能一口說出名字。這座位都是今天隨意坐的,即使周錦淵提前背了花名冊,也得和臉對應上啊
有個前排的學生忍不住道“有句話我已經說累了,震撼我全班啊老師,你這技能也太牛了吧”
從這一點,他們就相信周錦淵真的能背下來很多醫書了,這應該是天生的絕佳記憶力吧。
“是吧謝謝。”周錦淵笑意盈盈地道,仿佛不經意地提醒,“所以你們想逃課的也要想清楚了。”
所有人興奮的笑容都僵在了臉上,本來還熱熱鬨鬨的教室瞬間寂靜下來,隻看到老師還在魔鬼一樣微笑。
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