瘌痢頭一眾連聲稱是。
見魏大勇和真遠已經走進寺內,梁一龍隨後追了進去。
此時祈福法會已然接近尾聲。
兩位主法捧著蓮花燈,走進三層樓的觀音閣,引燃早已布置其中的十八盞“萬福燈”,祈盼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超度百萬亡魂,消除千萬災民身上的厄難。
法會最重莊嚴肅穆,魏大勇等人不敢造次,老老實實呆在大雄寶殿之外的廣場邊上,靜候儀式結束。
祈福法會之後,是募捐善款的流程。
募款分為兩個區塊。
那些有頭有臉的特約嘉賓,都集中在大雄寶殿外的廣場上。他們事先已經拿到了寺院方麵的卡片,隻需在上麵寫明自己捐助的金額,然後排成隊伍,依次投入募捐箱即可。
這部分的善款,其實已經交割完畢,暫存在聖水寺裡。
眼下隻不過走個形式。
至於那些沒有卡片的普通香客,則由多個知事僧抬著幾個流動募捐箱,分頭行動,收取善款。
大紅色的方形募捐箱,就放在大雄寶殿前的滴水簷下,臨時搭建的平台上。
靜雲大師邁步拾階而上,走到募捐箱旁,朗聲說道“阿彌陀佛!方才眾位施主看見的蓮花燈,乃是釋門寶燈,有接引亡魂往西天極樂世界之功。佛曰,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在場的每一位施主,無論年長年幼,富貴貧賤,英俊醜陋,在佛的眼裡,他隻是一個人,就像大海裡的一滴水。然,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可以說每一滴水即是海。人因有自我,便產生了過去、未來,產生了好、壞、順、逆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很多人一直活在無邊無際的企盼與欲望中,就像一滴海水,離開了海洋就會被陽光蒸發。隻有當小我消失,徹底變成無我時,那滴海水徹底溶入海洋,才會得到自在。故,每一片海洋離不開每一滴海水,同樣的,每一滴海水也離不開廣闊的海洋……”
靜雲大師的講演並不冗長,他用十六個字結束了捐款前的講話“心存善念,喜樂平安。日行一善,功德無量。”
說完,靜雲大師做了個請的手勢,退到一邊。
嘉賓們紛紛起身,自覺地按身份尊卑排成隊伍,依次上台將卡片遞交給知事僧。
知事僧逐個唱出每張卡片上的姓名與捐款數額
“……鄭縣商業局黃處長,代表該局捐款大洋500元……鄭縣稅務稽查隊周隊長,代表該隊捐款大洋300元……鄭縣大豐商行吳老板,捐款大洋300大洋……”
由於事前遞送的請柬和發布的公告中,均已明確說明,本次法會募集的資金,全部用於救濟黃河決堤後,逃往鄭縣至登封一線的災民,加上空明寺和聖水寺兩位高僧名氣的加持,故此贏得社會各界的踴躍捐款。
單是這些嘉賓捐出的款項,就已經超過了3萬大洋。
這還不包括自發來參與法會的四方香客,捐獻的銀錢。這些人的捐款數額或許不大,但架不住人多,眾人拾柴火焰高。
兩者想加,隻怕數額不低於4萬元。
這個還隻是今天的數字,加上前兩天法會募捐的善款,總額已達10萬元大洋以上。
10多萬元大洋,在當時堪稱一筆巨額資金。
梁一龍站在那裡,聽著台上知事僧報出的數字,心頭默默地統計著善款的總額,眼睛都直了。
他此番來聖水寺,原本存著的念頭,是想在靜雲大師麵前露個臉,再捐個幾十塊大洋,以顯示自己離開空明寺後,這些年照樣在鄭縣混得風生水起。
但是想到善款的數額,居然突破了10萬大洋,他立刻動了彆樣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