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兵王之叫我魏和尚!
魏大勇所在的這趟火車,掛著十二節車廂。
車廂的設置,四五六號三節車廂是二等座,七號是餐車,八九號是一等座。
除此之外,頭尾各三節車廂都是三等座,因為蒸汽機燒煤,車頭會有大量的煤灰揚塵,而車尾往往會劇烈搖晃和抖動,坐著很不舒服。
因為六號車廂爆發槍戰,大量的旅客分彆往兩邊疏散,故此附近兩三節車廂基本上沒有了閒雜人等的蹤影。
沒有任何羈絆,魏大勇的行動十分迅捷,一下子就衝進了敞開著的七號餐車,隨即順手一帶門,車門“咣當”一下鎖上。
這扇車門跟其它車廂的車門略有不同,它的透視窗上掛著厚實的絨布簾子,外麵的人無法投過門上的玻璃小窗看見裡麵情景。
這也是充分考慮到餐車的飲食價格不菲,通常隻有一等座的貴賓,才能夠在這裡消費。為了保護這些貴賓的隱私,並且給他們營造出舒適的用餐環境,餐車的配套設施可以說是一流的水準。
梁一龍一夥接連開了幾槍,怎奈魏大勇動作太快,這幾槍都沒有打中,隻打在了鐵質的門扇上,火花四濺。
也有子彈擊中門上的玻璃,將其打得粉碎。
但玻璃後麵掛著絨布,子彈隻在絨布上留下幾個槍眼。
所以當魏大勇一頭紮進七號餐車,並且關上門後,梁一龍就看不見他的身影了。
梁一龍唯恐事情有變,急令“艸蛋!快追!”
一群人湧到七號車廂門前,為首的一個“三角眼”從破碎的小窗口伸手進去,打開了門鎖。
梁一龍知道魏大勇很難纏,提醒手下叫道“小心埋伏!”
“三角眼”應了一聲,推開車廂門,眼前的餐車裡麵除了一排排的桌椅之外,隻看見幾個旅客往桌子下麵鑽,但從衣服上看,沒有穿著僧袍的人。
也就是說,他的視野裡,已經失去了魏大勇的蹤跡。
按說魏大勇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穿過七號車廂,逃進八號車廂裡。
“三角眼”等人猜測,魏大勇應該也是躲進了某一張餐桌的下麵。
他沒有貿然闖進去,而是先看看前方,再側身看看門後
兩邊的死角,確認安全後,才抬腳往裡邁步。
誰知“三角眼”前腳剛踏進餐車車廂,忽聽得頭頂風聲驟起,心知不妙,有心躲閃,哪裡還來得及?
就見一條人影從“三角眼”頭頂落下,劈手奪過他的手槍,對著他身後的人群“砰砰砰”連開數槍,一下子放倒了幾個人。
原來,魏大勇明白,在火車這種封閉環境中,己方三人不可能躲過梁一龍的追殺,如果隻是一味向車尾處逃竄,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他在關上餐車門後,立即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奪槍禦敵。
魏大勇抓住了對方很難突破定勢思維的弱點,沒有躲在容易被人發現的門後位置,而是飛身躍起,整個人跳到門楣上方,雙腳擱在一側的行李架上,上半身的重量,僅憑一根手指頂住門框作為支撐。
這樣的話,外麵的人進門,第一時間很難發現他。
因此魏大勇非常順利地搶到了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