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兵王之叫我魏和尚!
傳統的漢口,指的是長江漢水以北地區,大致的地理位置,涵蓋現代的江漢、礄口、江岸三區。
漢口因麵臨兩江,成為水運的黃金地段,各地商賈沿著長江、漢水乘船順流而來,將貨物販運於漢口中轉,江河沿岸逐漸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
明末清初,漢口市鎮興起,成為天下四大名鎮之一,素有“北京師,南佛山,東姑蘇,西漢口”的說法。
到了民國時期,漢口更是高度繁榮,號稱東方芝加哥,與武昌、漢陽合稱武漢三鎮,綜合實力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
魏大勇自幼上山入寺,最遠也就到過山下的小鎮。
通過一些去過登封城的師兄的相關描述,在魏大勇眼裡,登封就已經是了不得的繁華所在。
前幾天到了商都鄭縣(鄭州)後,他才知道,跟鄭縣一比,登封隻能說算個球。
本以為鄭縣就是天下第一繁華熱鬨的去處,沒想到眼下來在這漢口,魏大勇方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從大智門火車站出來,沿著江漢路往南走,左手邊就是原來西方列強的租界,在長江沿岸一字鋪開。
天氣晴好的時候,站在租界的高處眺望長江對岸,可以清晰地看見武昌城的城牆。
這些昔日的租界,依次為英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德租界、日租界和比利時租界。
前些年這些租界陸續被國府收回,命名為第一到第三特彆區。
最後的日租界也在去年,也就是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後,日僑全部撤離,租界也名正言順地收歸漢口市府管轄,重新命名為第四特彆區。
為了突出抗日色彩,第四特彆區的13條道路全部更名,例如山崎街改為盧溝橋路,成忠街改為台兒莊路,平和街改為九一八街,諸如此類。
雖然租界均已取消,但該地多年以來的繁榮氣象,卻得以保留了下來。
就連美英法等國的領事館,也依舊設在這一片區域。
江漢路兩邊,沿途大量的工廠、商鋪和行人,讓魏大勇和真遠二人大開眼界。
相形之下,圓同師傅見多識廣,就不會像鄉巴佬進城一樣東張西望。
梅雪似乎對此也見怪不怪,神色自若。
在離火車站不遠處,一座奶黃色外牆,白色飛簷的建築,吸引了魏大勇的目光。
這座建築有三層樓高,屋頂結構采用覆鬥形鐵皮瓦屋麵,坡度很大,瓦麵上貼著黑色的瀝青油氈,外牆麵上的圓形老虎窗和立麵上的壁柱,很有西洋風情和特色。
梅雪微笑著介紹說“那是洋鬼子開辦的德明飯店,名氣很大,它的名稱是由英語ter直譯過來的,意思是終點。”
真遠嘬著牙花子“好端端一座氣派非凡的飯店,怎地起這麼一個喪氣的名字?”
梅雪解釋道“因為大智門火車站是京漢鐵路的終點,所以就起了這名字。”
魏大勇奇道“你也沒來過漢口吧?怎麼對此了若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