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兵王之叫我魏和尚!
“槍!”
小次郎沉聲喝令,言簡意賅。
武藏會意,迅速解下背後的長條形背包,從中取出裡麵的一杆保養得極好的步槍,槍管上的烤藍鋥明瓦亮,赫然也是一杆98k。
不過這杆98k的彈匣位置,與魏和尚的那支槍略有差異。
這是德軍為狙擊手專門生產的精確射手型98k,每一杆都通過嚴格的生產加工工藝加以管控,確保其精度遠勝於常規裝備的98k。
小次郎不緊不慢地掏出口袋裡的白手帕,擦了擦自己雙手的手心,這才收起帕子,接過步槍。
武藏又從背包裡取出一隻長筒型牛皮小包,裡麵是做工極其精致的瞄準鏡,將它遞給小次郎。
小次郎接了過來,動作乾脆利落地將瞄準鏡安裝在槍身之上。
這是4倍瞄準鏡,即便在德軍的狙擊手之中,也不多見,隻有頂尖的狙擊手才有資格配備,射擊技術稍遜的射手,就隻有15倍的瞄準鏡。
很快,98k的彈倉裡,填滿了5發子彈。
小次郎把槍架在一個小土包上,開始用瞄準鏡鎖定從山下下來的那個人!
那人當然就是魏和尚。
魏和尚全然沒有察覺,600米開外,有人已經用槍口對準了他。
小次郎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人的身手實在太敏捷了!在山坡的林木草叢中穿行,其間還有不計其數的溝壑與彈坑,但是那個人的動作恍如行雲流水,毫不停滯。
“好快……”
從小次郎發現魏和尚,再到他槍口的瞄準鏡鎖定對方,短短的時間內,魏和尚就已經從山頂幾乎快要抵達山腳。
武藏留神觀察魏和尚的行進方向,低聲叫道“他這是想去河野聯隊遺棄的營地……”
小次郎的眼睛一直沒有離開瞄準鏡“河野聯隊突然撤退,支那軍隊當然要派人下來,查探一下情況。”
武藏放眼望去,就見魏和尚的動作乾脆利落,充分利用各種地形地貌的掩護,身形時隱時現,出現在視野裡的時候,幾乎沒有片刻是jj靜止不動的,極難瞄準。
更何況小次郎與對方的距離,已經接近98k的有效射程,即便有瞄準鏡,要在這麼遠的距離擊中目標,也絕非一件易事。
不過,武藏對於自己長官的射擊水準,有著絕對的信心--
不擊則已,一擊必中。
武藏可不是出於仰慕的心理,盲目崇拜小次郎。
要知道,小次郎是倭國的公費留學生,曾在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德國柏林軍事學院留學。
德國柏林軍事學院創建於1810年,主旨是專門培養高級指戰員,這開創了世界先例,西點軍校也隻能屈居其後。
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曾在該校任校長達12年,並寫出舉世聞名的《戰爭論》。
在其漫長的教學過程中,柏林軍事學院可謂群星閃耀。
西方軍事理論鼻祖克勞塞維茨,閃擊戰基礎理論奠基者老毛奇,“施利芬計劃”的製訂者施利芬,總體戰理論的創始人魯登道夫,閃擊戰理論家古德裡安,無限製潛艇戰理論創始人鄧尼茨……
幾乎數不勝數。
這些人對德國乃是世界的軍史影響都極為巨大,並引發了當時軍事理論的全麵革新。
小次郎就是在這樣一所殿堂級軍事學院裡學習,接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理論與技能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