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夢之我是大明星!
林閒,七十年代出生在齊魯大地一個古老的小縣城裡,年過四十不惑,漢族,小學畢業,初中耍滑,高中沒上,在那個還依靠待業來分配工作的年代,父母走人情,拉關係,為他早早的弄到了一個他不喜歡,卻又無能為力改變現實的工作。
沒有狗血,沒有激情,他磕磕絆絆的步入中年,在人生最恣意的時候娶妻生子,過著油鹽醬醋缺少茶的日子。
恣意的是青春,可以供你揮霍。
油鹽醬醋是生活,離不開,卻很單調!
茶是閒情,林閒雖然名字裡有個‘閒’字,卻為了生活,從來沒有真正的閒過,半生都是匆匆忙忙行走在養家糊口的路上。
做為一名七零後,見證了華夏民族輝煌的崛起,不論是科技、軍事、經濟,還是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文化娛樂業。
可是,對於林閒來說。
科技,上學沒努力,就算是想參與,他也沒有那個能力。
軍事,是個男人都愛,初中剛畢業那會,他也曾懷揣著鬥誌昂揚的激情想要投身國防建設,卻因為父母的不舍,留在了家中,與光榮的人民子弟兵擦肩而過。
經濟,是人都喜歡,但在經濟的浪潮中,真正能夠駕馭的又有幾人。
蹉跎半生,能夠和他沾邊的也隻有文化娛樂,每當夜深人靜時,躺在家中的沙發上,聽一兩首經典懷舊歌曲,或是翻看一些tvb輝煌時期的電視劇,要不然就從網上找一兩部八九十年代香江電影,不管哪一樣都能夠讓他放鬆一天疲憊的心情。
網絡科技發達,所淤生的新產物,正在不斷刷新人們的視野。
網絡語言、網絡文學、網播短劇、網絡主播等等新生事物,鋪天蓋地充斥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中。
隨著韓流的侵襲,綜藝節目一躍成為各大電視台和網站的重頭戲,已經隱隱有超越電視劇和電影取而代之的地步。
輝煌半個世紀的香江娛樂圈,一片風聲鶴唳,藝人紛紛北上內地,難道這就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林閒雖然不是守舊之人,也能接受所謂的新鮮事物,但看著日薄西山的香江娛樂圈,他卻隻能哀聲低歎“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感歎歸感歎,結束了一天工作的林閒又躺在那殘舊的雙人沙發上,打開手機搜索著香江黃金時代的影視作品,對於香江黃金時代的影視作品,他已經翻閱了無數遍,有一些經典之中的精品,他都能倒背如流,可就算是這樣,也沒有一點厭倦,總會從中找出一兩部回顧一番,增添閒暇中的一些樂趣。
若要問林閒最喜歡香江輝煌時期哪一位明星的作品,他絕對會毫不猶豫的訴說道“八九十年代香江娛樂圈的輝煌時期,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就算是龍套都會用他那精湛的演技來征服觀眾,絕對不是現在那些年收入億萬的‘小鮮肉’、‘流量小生’所能比擬得!”
話雖然這麼說,但人們總會對熟悉或熱愛的事物劃分出三六九等,冠以轟動一時的昵稱。就好像曾經風靡海峽三地兩岸的‘天皇巨星’、‘校長’、‘哥哥’、‘雙周一成’、‘四大天王’、‘霞玉芳紅,朝華潤榮’、‘九龍女’、‘無線五虎將’、‘歌神’、‘輝黃二聖’、‘香江四大才子’、‘靚絕五台山’等等,這都是他們的影迷、歌迷、劇迷、書迷終身不忘且喜愛的稱呼。
對於林閒來說,前半生還真沒有一個特彆迷戀的人,但是他對每一位為香江娛樂圈做出貢獻的人、給億萬影迷、歌迷、劇迷、書迷帶來經典和快樂的人,都保持著一份發自內心的敬重。
就比如今天他所要回顧的這部電影,由黃白鳴、麥加編劇,曾治偉、林嶺東、劉佳良導演,許冠捷、麥加、張艾佳領銜主演的《最佳拍檔》一樣,雖然年代久遠,笑點也已經老套,可是誰都不能泯滅這部電影給香江娛樂圈帶來的貢獻。
一舉突破兩千多萬的票房,開創了集喜劇、動作、警匪現代片的先河,給後來洪京寶的《五福星》係列和程龍的《警察故事》係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工作了一天,有些勞累的林閒,把手機後支架套在手指上,看到精彩處哈哈一笑,一天的疲勞隨著笑聲,就像是長了翅膀不翼而飛!
疲勞雖去,但是瞌睡蟲也隨之而來,不經意間手機掉落胸前,他也沉沉的睡了過去!
“阿閒、阿閒”一陣劇烈的晃動過後,林閒迷迷糊糊的聽到一個聲音在耳邊不停地呼喊。
“老婆,你就不能等我睡會,再叫我起來吃飯嗎?”迷糊間,林閒一把摟住身邊之人,雙手還不老實的四處摸索。
按照平常,這就是林閒和自己妻子增進感情的小動作,屢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