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吳瑕看到梁騰很有興致的研究起一座破舊的木屋,以為他以前沒有見過這種風格的建築,比較好奇。
她倒沒有往其它的方麵去聯想。
她哪怕擁有豐富之極的想象力,也沒辦法把眼前這像堆“垃圾”的破爛木屋,跟十多個億聯係在一起。
以前在一些風景旅遊區,吳瑕看過的木屋,那真是整個村落形成規模的。都看習慣了,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彆。
尤其她在外國求學的時候,海外的鄉村彆墅,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用的木材來蓋彆墅。
不像國內有錢人,幾乎沒有幾個蓋彆墅肯選用木材作為主材料。國人感覺不用磚石,不用鋼筋水泥,蓋出來的房子就不結實牢固似的。
其實,木製彆墅除了怕火,居住同樣舒適。
注意做好防火工作,照樣可以用上幾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
吳瑕在國外連木頭做的彆墅都住過,早就沒了最初接觸時的新奇感。國內這些無修飾,像爛木頭似的木屋,看著更加平平無奇。
她有些朋友,頭一回看到木房子時,那種驚奇讚美的反應,反而令吳瑕暗暗奇怪不就是一座木屋嗎?至於這樣嗎?
梁騰似乎對眼前的破屋有種“著迷”的跡象,吳瑕也武斷的,歸結為是他“少見多怪”的表現。
接下來,梁騰甚至進一步“加碼”似的對吳瑕說“吳瑕啊,我想整個購買下這座木屋。你經驗比較豐富。你說需要注意些什麼事項?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屋主趁機哄抬價格?”
吳瑕有點驚訝的望著梁騰。
這樣一座破木屋,難道梁騰還把它當成了有幾百年曆史的文物了嗎?
那也太低估“珍貴文物”的罕見度?還是太高低了自己的運氣?
在“富人圈”中,近些年比較流行收藏名貴家具。
像吳震霆這麼有錢的大企業家,眼界自然更寬廣,早些年,已經萌生收藏一整座曆史長達300年以上的名貴木屋。
可惜收是收了幾座,但找了幾拔權威專家,來“交岔鑒定”,給出的結論都是價值不超過百萬。
要嘛就是年份不夠久遠,要嘛就是木材不夠稀有名貴,要嘛就是保存不善木頭已經出現大麵積的浸蝕……總之各種毛病都遇到過。
導致各座被吳震霆高價收購的木屋,實際價值非常低。
當然,收購幾座木屋,虧損一千幾百萬,對於吳震霆這種級彆的企業家,根本不值一提。
吳瑕見多了這種事,深知年代久遠,由名貴木材製造的木房,可遇不可求。
某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讓她認定,梁騰想奢望“撿漏”般撿到一座真正價值連城的木屋,那概率小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今梁騰也可以算躋身了“有錢人”行列了,搞點家具和古董收藏,有什麼彆的大用途不好說,起碼可以“培養氣質”。
吳瑕並不反對。隻要不為了搞收藏弄得“入不敷出”,就可以了。
吳瑕一副很有經驗的樣子,仔細的打量了眼前這座木屋,品評道“木材雖然有點褪色,但沒有朽壞的跡象,在一直使用著的木屋中,算保存得挺不錯的。不過看這木屋的造型,一點都不大氣,沒有顯出特彆的匠心和藝術功力……這證明它其實隻是一棟普通的民居,並非有錢人家請了能工巧匠,精心製作的藝術品。”
“在古董收藏的行業中,有藝術價值的古董,跟藝術價值欠缺的古董,根本沒得比。後者一般沒有玩家願意收購的。就算貪新鮮收藏了,也不可能給出太高的價格。”
梁騰慢慢的聽明白了。
他帶著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反問一句“吳瑕你的意思,這古董木屋就是個普通民宅,就算年代比較久遠,它其實仍然值不了幾個錢?”
吳瑕點點頭“對啊。普通的民居,年代越久它越敗壞,越接近損毀的程度。它能賣出什麼高價?”
梁騰心裡暗想我才沒打算收購一座破木屋當成“古董”啊,“藝術品”啊來收藏哩!我看中的是這將近10噸的珍貴“小葉紫檀木”。單憑木材本身的價格,就是個恐怖的數字。更彆提這些木材可以製作成多少套名貴的紅木家具了……如果真能用低價收購了這座木屋,我就等於發了一筆超級橫財!
梁騰想到高興處,兩眼放光的問“吳瑕你就直說吧,你覺得這座木屋我要購買的話,最多出個什麼樣的價格?”
吳瑕想了想。
主要是回憶他父親請的權威專家,來審定各種木屋的價值。吳瑕把那些專家的意見,也拿來作為眼前木屋的價格參照。
吳瑕指著麵前的木屋“這木屋大約在200平左右吧?我父親收藏過六座純木屋中,有一座麵積跟這個差不多大吧。當時他花費了200萬,相當於1個平方給了1萬塊的高價。結果請專業來一看,說頂多也就是值個50萬。它值50萬,還因為那木屋使用的木材是格木。按照格木原料的市場價格,來計算那座木屋的價格,所以給出50萬的價格!假若,木屋的木材隻是杉木之類便宜貨,那根本就連2萬塊都不值。”
梁騰有點意外“就算是杉木做的木屋,也不至於那麼便宜吧?現在做一扇杉木大門,都需要幾千塊錢啊。一座木屋的木材,好幾噸重量總有吧?怎麼才值兩萬?”
“杉木做的木屋,風吹雨淋日曬的,容易朽壞。加上杉木本身的原料價格也便宜,能掏2萬塊錢買下一座杉木屋的買家,老實說不容易找。想出手,還需要耐心等待。你以為真能賣出多少錢?”
梁騰想了想,接受了吳瑕的觀點。
他繼續回歸正題“那你覺得眼前這座木屋值多少錢?”
“這木屋到底使用什麼樣的木材,我對這方麵不是太在行,說不準。”
吳瑕很老實的說“但山裡人家,祖輩留傳下來的木屋,估計無非就是在自己山林中,就地取材,自己修造!這座‘神鷹山’能出什麼名貴木材?哪怕能出幾十株珍貴樹木,估計也沒人願意拿來蓋木屋的吧?我猜這些我看不懂的木材,也就是普通貨。用它造出的木屋,撐死也就值個幾十萬。梁騰你有心要收藏這木屋的話,預算50萬的底價。超過了都不用買了。”
梁騰暗暗把她的意見記在心裡。
他自己當然知道木屋的真實價值,但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必須按吳瑕給的價格去談判。才不容易啟人疑心。
僅僅是個普通破屋,你卻給出了大眾眼裡的“天價”,很容易讓人懷疑那木屋是不是被低估了價值?
國人什麼都不多,就是疑心病多。
在“報價”方麵,絕對不能給人一種“浮想聯翩”的空間。
跟吳瑕討論了一下購買木屋的相關事宜,梁騰感覺自己多少有點底了。
除了請吳瑕給個“普通人能接受”的參考價格,梁騰還有一點比較滿意的,就是憑吳瑕“見多識廣”的眼光,也不能夠在第一時間就看出這座木屋的價值。
估計那位從小在這破木屋內長大的陳永斌和他的兄長,更不可能突發奇想,覺得他倆住都住破了的木屋,搖身就能變為有錢人眼裡的珍貴古董。
大家都看不起這棟木屋就對了。
看不起它,梁騰成功收購的希望,才大大增加。
想到這,梁騰也不打算在這木屋前多作逗留。
估計陳永斌的大哥隻是出去蹓躂了,很快就會回來。聽“大伯”說過,陳永斌大哥一直都呆在這“神鷹村”舊村址的。
如果讓陳永斌大哥撞見你們這群陌生人在他家門前,鬼鬼祟祟、品頭論足,雖然也不算什麼大事。但梁騰謹慎小心慣了的,也擔憂這種舉動勾起對方的疑心。
凡是會導致收購木屋的計劃平添變數的,梁騰都要極力避免。
一行三人,看完了木屋。終於前往吳瑕最希望實地考查的山頭。
這個山頭,正是陳永斌和他大哥兩人當年分配到的山頭。大約18畝多些。
這兩個老兄弟名下的山林,離他倆居住的木屋並不太遠。
木屋左邊有一條小小的岔道,沿著這岔道下去,步行幾分鐘,走個幾百米,就到了。
兩兄弟名下將近20畝山林,在這片茫茫的群峰之間,並不顯得有多大。甚至還令人產生出一種“挺小”的錯覺。
這片山林當然不全是原始的樹木。
樹齡久遠的樹木,有一部分。但多也不超過兩畝的麵積。
其餘的承包山林,都是兩兄弟和他已經亡故的父親,親手種植的各種林木。
經過二、三十年的生長,那些由他家種植的林木,也長得頗為高大了(其間也有木材商來收購過幾次林木)。
陳永斌在“神鷹新村”替兩兒子蓋新居時,用到的打樓頂作支撐的木材,都是從自己的山頭伐的木。
隻不過,自己家的木材不用錢,運出大山的運費,卻直接抵得上在外麵買支撐木的價格了。
前段時間,也有木材商跟陳永斌提議過想要出15萬購買他名下那近10畝山頭。
陳永斌嫌對方出價太低,沒同意。
從這一點,倒也可以看出陳永斌家,遠未到愁錢愁到需要變賣“山地”的程度。
這也可以理解。
他兩個兒子,大兒自己蓋了棟占地140平的3層樓房,購地皮建主體連裝修,一共花費45萬。
小兒子名義上,在70平的地皮上蓋3層樓,連帶裝修,花費25萬(其實是父母出資)。
這一家人,就砸了70萬進去了。
其它的,比如替兒子娶媳婦,又花了近10萬塊。
這幾年陳家花錢如流水,但最終還是挺了過來。也沒見他家舉債或者變賣“神鷹村”舊址的承包山地。
梁騰有種預感按照吳瑕預計的價格,恐怕拿不下陳永斌家住了三代人的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