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呂浩子當然不是一開始就坐到了烤煙廠負責人的“寶座”。當年的烤煙廠廠長,在“帝都”也算得上“肥缺”的。沒那麼容易弄到手。
呂浩子本是一線城市“魔都”人氏。他爸在魔都的一個區做公務員,中年開始發跡,混到了那個區的工商部門的負責人位置。
呂父的老婆,則在同一單位做辦公室主任。
那個年代,可沒有不允許夫妻在同一個機關單位當領導的規定。
呂浩子他爸當工商部門負責人,一當當了十多年,才56歲,離退休還有四年多。這個時候,上級想安排一個心腹接替他的位置了。
呂父又“上級”一向聽話,每年的“進貢”又多,直接讓他“退居二線”那也太傷“忠臣”之心。
上級於是親自來跟呂父談話,叫他看開些,早幾年“退居二線”,也算是提攜一下後輩,大夥都會念他的好。更何況,的確不年輕了,早休息幾年,不必天天為公務操碎了心,對身心健康也極為有益……雲雲。
說了一大堆沒營養的廢話。
呂父也是個極端精明之人。知道上級那麼賣勁的扶持“心腹”,來接替他的位置,甚至不惜親自來做自己的思想工作,肯定是跟那家夥的關係非淺。自己跟上級鬨起來,對方礙於以前的利益關係和情麵,還有顧慮,未必就會強行換掉他。然而,不顧及上峰的臉色和想法,強行在位置上硬撐多幾年,又有什麼意思呢?
上級管著他,有得是名正言順給他“小鞋”穿的機會。
而且按照不成文的規定,一般各部門的負責人,多數也隻是當到58歲,就“退居二線”,不再擔任一把手。其實上級現在叫他“騰位置”,實際上也隻不過比“潛規則”提早兩年而已。
從呂父的角度,卻一向以為憑自己跟上級的良好關係,怎麼著也會讓他乾到退休的那一天。現在這點願望不僅無法實現,還比俗規少乾了兩年,他當然意不平!
不滿隻能放心裡。胳膊扭不過大腿啊。
呂父經過“深思熟慮”,腦袋能轉過彎來。但擺出一副不情不願的模樣,這才好跟上級談條件嘛。
當時工商係統正在集資購買地塊。
以公家的名義出麵,買下地塊之後,不是采取“集資建房”的方式分配“福利房”,而是直接把買到的地塊,按照局裡有“編製”的人員數量,把地塊劃分成若乾份。
每個有正式編製的職工,都可以分到大小不一的一塊地。
呂父作為一把手,本來就可以分到一塊150平方的地塊。而且還由他先來挑選地塊,他當然是挑選以後可以開門做生意的臨街地皮,也就是俗稱的“一線地皮”。
現在好了,他做這工商部門的負責人,正做得津津有味之時,直接來惡心他啊。
於是呂父口口聲聲稱,他不是不顧大局之人。但家裡壓力大啊,像他家的小子呂浩子不喜讀書,害他多花了幾倍的學費,供他讀出一個民辦的大學。然而讀書出來之後,找工作又困難。如今的年青人啊,沒有工作沒有積蓄,想找老婆更難。呂父一再強調,並非留戀現在這個位置,但不在其位,收入大打折扣,怎麼幫兒子完成人生大事?!難道鄰導忍心看著他兒子一輩子打光棍嗎?
看到老部下都不要臉了,自爆家醜,把兒子綁在“戰車”上向領導訴苦……上級也有點無奈。
經過一番毫無營養的假惺惺的“安慰”之後,上級從交談中,總算摸清了呂父答應“退居二線”的條件是啥了。
有兩個條件,一是,幫他的兒子呂浩子安排一個效益良好的公家單位。
二是工商部門拿到的“福利地塊”中,除了分配給在編人員一人一塊地之外,還剩下十塊沿街鋪麵地,打算留著蓋幾層樓,供單位做辦公場所之用。呂父要求,多分一塊地皮給他呂家。並且要跟之前分配給他的那塊150平的地塊相連。這樣,他就可以兩塊地皮連著蓋房子了。
占地麵積大些,寬敞些,蓋好了氣派的新屋,呂父也有底氣替兒子完成婚姻大事嘛。
那個年代,“魔都”一個邊遠轄區的地皮,不算太昂貴。當然,也不便宜。
上級覺得呂父開出的這兩個“讓位”條件,倒也可以接受。
談好了“價碼”之後,上級滿足呂父兩個條件的手段,直接又簡單。
上級先把“呂浩子”安排進了呂父所在的工商部門。這樣一來,豈不就滿足了呂父要求的把他兒子“安排進一個效益良好的公家單位”的要求了嗎?
像工商部門這樣的單位,效益好不好?那是根本就不必說的。
不好的話,呂父會在這個單位窩上了一輩子嗎?
之前呂父當著工商部門負責人之際,不是沒有動念,想把兒子也拉進本單位。但“編製”的問題難解決啊。
沒“編製”的話,就算呂父動用手中權力,“內舉不避親”的把兒子弄進了本單位,那頂多也就算當個“日工”。
當“日工”的話,有啥意思?
憑呂父在位時的人脈關係,他找哪位老友安排他兒子進公家的單位不行?但都是沒有“編製”的啊。
隻要“後台”一調走,或者不在位上了,新上任的頭頭,隨時可以開掉他兒子。一點都不“保險”啊。
但如今這世道,“編製”的數量有限,上邊卡得很緊。難弄啊。
現在上級非常明白呂父的心事把呂浩子塞入好單位還是其次,最關鍵一點,是要替呂浩子解決“正式編製”的問題。
這對上級而言,卻不是那麼難弄到手。本係統每年隻有寥寥數個“正式編製”名額,那就給一個呂父的寶貝獨生子呂浩子吧。
至於呂父貪心想多要一塊“福利”性質的一線地皮,這事兒傳出去了,會引起公憤,情理上講不通。
“多吃多占”的事兒,什麼時候都惹人憎。
但上級不愧是上級,手腕靈活,處理起這事兒經驗豐富。他直接招呂浩子進了工商係統,又落實了“正式編製”,按照規定呂浩子當然也可以分到一塊“福利地皮”。
上級就做主,把沿街一線地皮中的一塊,分給了呂浩子。這地還是緊挨著呂父之前分到那塊地的。
當然,麵積不可能跟當局長的老爸看齊,分給呂浩子那塊福利地皮隻有90平方。
但這可是一線地皮啊,呂氏父子都沒有意見,心裡樂開花!
其它本單位的員工,雖然心中有不滿,各種羨慕嫉妒恨,但明麵上人家說得過去,不留把柄,他們抓不到“痛腳”,隻能個個都裝做“若無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