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撈到這樣一位既年輕又能乾,有德有貌的妻子,離婚豈不可惜?!
他也試圖挽回婚姻。無奈做妻子的鐵了心了,堅決要離婚。
丈夫不同意“協議離婚”嗎?正好她就在法院當著庭長,那就交由法院來判決離婚吧。
木紅表現得異常決絕,毫無挽回這婚姻的意思。
最後法院方麵也沒有拖太久時間,很快就下了判決書,判決他倆的離婚。
婚姻這麼快走到了儘頭,除了呂浩子有錯在先,木紅在法院又擁有人脈,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木紅情願“淨戶出家”,她一毛錢也不分呂浩子的。
不管是房產也好,烤煙廠的股份也罷,統統都不要他的(當然,屬於呂浩子欠下的債務,也跟她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因此家庭的“財產分割”非常容易,毫無糾纏和疑義,這也使離婚案的判決非常迅速。
離婚後的木紅,也想換個環境,不願再呆在“魔都”受熟人和同事背後的指指點點。
她老家那邊的法院,負責院內日常工作的二把手副院長,在全國的“法院係統交流工作會議”期間,跟木紅結識。
那位姓鄒的副院長,非常賞識她。木紅就希望借助對方的力量,把自己平調到老家那邊的高院。
鄒副院長受了木紅的請托,滿口答應她。
嚴格來講,從“魔都”這種一線大城市的法院係統,調到老家那種邊遠省份的高院去工作,名義上是“平調”,但大夥都覺得木紅其實虧了。
鄒副院長也持上述觀念。為了補償木紅,恰好老家的高院的民事三庭的庭長,快要退休了。鄒副院長就去跟院長商議,先把木紅調過來任民事三庭的副庭長,等到正職正式退休後,就由她來頂替出任“民事三庭”庭長之職。
正院長也是快要退休之人,而且平時也得了副院長挺豐厚的好處,因此對他提出的這項人事案,無異議的同意了。
就這樣,木紅很乾脆的返回老家的高院任職了。女兒她也沒有要,就丟給呂浩子了。
要知道,她可是比呂浩子年輕了17歲的啊。跟前夫離婚的那一年,她的實際年齡才39歲而已。完全可以再找一個條件過得去的男人嫁了。
她淨戶離家,名下沒有房產沒有車子,存款也不算多(畢竟打公家工的收入,扣除日常開銷,能存下多少)?
但木紅有個最大優勢,就是不到40歲,就混到了正處的級彆了。這在仕途上的發展,是非常給力的一種資曆。
平調到了老家的高院,任民事三庭的副職。過渡了不到兩年時間,正職退休,她就接任了民事三庭的庭長了。
這就一下子,成為當地法院係統最年輕的廳級女乾部。
頂著這種光環,木紅就算要再婚,選擇餘地其實蠻大的。
這不,像幫她辦理調職手續的老家高院副院長,也是離異的,帶著個女兒一個人過。
他就看上了木紅。把她調到了自己手下,更方便追求她。
俗話說得好,近水樓台先得月嘛。
這副院長長得儀表堂堂,年紀也隻不過比木紅大了近10歲。木紅連大她17歲的呂浩子都不計較,當然也不會計較副院長的年紀了。
另外,副院長並非大貪,但身居這種肥缺高位,結識的大老板多,在對方打官司有需要之時,也儘量幫忙……像他這麼八麵玲瓏又手握大權之輩,自然有著可觀的“灰色收入”。
老實說,前夫呂浩子頂著個“帝都烤煙廠”負責人的頭銜,出坐名車,入住豪宅,那僅僅是表麵上風光無限。
論事實的收入,前夫其實還遠不及這位低調的老家副院長哩。
到了木紅這種二婚的年紀,她再要組建家庭,考慮的都是一些非常實際的問題了。不可能再浪漫來浪漫去的,像那些思想不成熟的小女生。
副院長的各方麵條件,很令她滿意。於是毫不為難的接受了對方的追求。很快就跟對方“喜結連理”。
婚後,按照現行的規定,男女雙方各有一子的再婚家庭,可以再生一胎。
木紅才40出頭年紀,而且也不是頭胎,她自覺生二胎能承受得了。於是就要了二胎。
頭胎是剖腹產的。這二胎時隔挺多年了,居然出乎意料的順產。並且生的是個兒子。
副院長和木紅都高興得合不攏嘴。
尤其是木紅,深覺自己跟前夫離婚是非常英明的決定啊。這不,離婚之後,再次組建了家庭,就事業及家庭雙豐收,過得非常之圓滿幸福。
就連呂浩子做夢都想著要一個的兒子,在她換了老公之後,也輕易有了兒子。
木紅跟副院長結合之後,大約又過了5年時間,正院長退休了,她二婚老公,順利的接替出任了一把手。
這些年,仕途上的規矩也逐漸嚴格起來。比如像妻子或老公,不能在其配偶擔任負責人的單位,任職。
於是木紅就從老家的高院離職了。
當時吳瑕的外婆創辦的超級藥企,要在木紅老家投資一個占地上萬畝的藥材基地。高薪招聘法律總監。木紅就成功的到這家超級私企應聘成功。
她看中的是吳瑕外婆開出的高達430萬的年薪。
又因為在吳瑕外婆的公司任職,她才跟吳瑕結識了。
反觀她的前夫呂浩子,苦苦支撐“烤煙廠”若乾年頭,甚至把名下360平的房產都變賣了,賣了錢,又投入到企業中去。
但終於無力回天,難以為繼,烤煙廠徹底的停產了。
淪落至此,呂浩子也是相當無語。感覺自己這輩子真是瞎忙了。本來他就算當個“混吃等死”的二世祖,也完全可以守著幾千萬,吃利息,隻要不去賭,這輩子都不可能沒錢花的。
結果學人家做什麼大生意,真是把三代的積蓄都賠光了,還負債累累。
呂浩子現在也絕望了,不再想著能讓“帝都烤煙廠”起死回生。
他如今一門心思,就盼著能找到一個“冤大頭”,呃不,應該叫“有識之士”,儘快的把他名下的“烤煙廠”買下來吧。
呂浩子受夠了。
越快的出手掉“烤煙廠”的土地越好。
等於是“爛船撿釘”吧,能收回多少錢,都等於是白撿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