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梁騰回想起前世一段辛苦經曆,不由得感概萬千。
尤其是前世拿那個“證”,對他個人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
不僅僅因為拖了快兩年了,而且失敗n次,才最終拿證。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梁騰覺得意義最大的,是他即將要離開工作生活了多年的“大城市”了,如果在大城市沒辦法“拿證”,他就得返回家鄉那小城市“繼續考證”了。麻煩無比。
有過“背井離鄉”去打拚的人們,都有經驗的。相對而言,在“大城市”尋找工作(尤其是一線的大城市),相對容易找。薪酬方麵,也比“小城市”要高出一大截。
梁騰最早就在家鄉的小城市工作過,收入確實微薄。到了大城市找到工作後,扣除了房租水電什麼的,仍遠比在老家的收入要高得多。
如今父母多病,梁騰又是獨生子,他不回老家就近照顧兩位老人?誰來照顧呢?
但返回老家以後,生活仍要繼續。在老家工作的工資低不算,找工還沒有“大城市”好找啊。這種情況下,梁騰不得不“未雨綢繆”,先加速拿個“駕照”下來。
有了這個東東,返回老家以後,就算就業不順遂,他也可以開個小卡幫人“拉貨”(當個“貨拉拉”司機)。或者開個“出租車”,拉客也可以嘛。
這些工就比較自由。能兼顧家裡的老人。另外從現實角度,收入也比老家打一份死工要強些。
梁騰因為有了這種打算,所以才在“大城市”他報名的“大駕校”再奮力一搏,能不能考過“科目三”都得返鄉了。最後幸得名師周教練帶他,順利通過了“科目三”考試。
於是梁騰就把預定“大城市”飛往他的家鄉的航班“定票時間”,稍稍推遲幾天,等他圓滿考完了“科四”,順利拿到“駕照”,第二天他就飛回了老家了。
當時回鄉就業,照顧家人,是由於母親的“腰椎間盤突出”問題比較嚴重了,要跟醫院方麵聯係,擇期安排做個手術什麼的。然後父母老了,老術以後就得有個年輕的親人在身邊照顧了。梁騰隻好處理完他在大城市的工作及退房、搬家事宜(順帶拿個“駕照”),不再在大城市呆了。
回鄉以後,母親要做的“腰椎間盤突出”處置手術,非常順利。然後梁騰算是“死心塌地”在老家呆著了,工作生活。
然而回老家才一年多時間吧,梁騰老爸卻突發“腦溢血”,送到醫院的“搶救”了大半個月,仍然搶救無效逝去。
命運總是如此無情,令人失望失落。
但饒是如此,梁騰對於在“大城市”辭工返鄉之舉,他倒一直不反悔。不是如此,豈能陪伴家人最後的一年多時光?
同樣道理,有了機會陪伴家人最後的時光,梁騰對於帶他考過“科目三”的周教練,其實心存感激。
至於“大駕校”裡還有個“謝教練”,是最終帶梁騰考過“科目二”的。梁騰對他也非常感激。但梁騰一直都不怕“科目二”的,就算挨“補考”了,他也一點不怕。“科目二”的各項技術梁騰均已到位,考掛了一次,也是運氣不佳,心態不穩。梁騰跟許多學員一樣,都不需要再怎麼“複訓”科目二了,約好了考試時間,臨考前摸兩天“方向盤”,便再度去考“科目二”,順順利利拿到了“駕照”。
總之,梁騰怕的還是“科目三”。關鍵還是怕“直線行駛”。
幸好有周教練帶他,順利考過了,從此就能無牽無掛返鄉就業,照顧家人,陪伴親人走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這一點對梁騰的意義尤其重大。讓他這輩子回想起來,沒有那麼反悔。
對於周教練,梁騰真心拿他當“良師益友”,就算不在同一個城市工作了,仍然經常保持著聯係。
因此梁騰對於周教練的近況,一直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知道周教練後來年紀大了,自覺不適應高強度的工作頻率了。他就改行自己當“老板”了。
周教練兩公婆都有收入,而且在“大城市”裡也稱得上高薪收入。另外他父母雖然農民出身(也是跟梁騰父母一個村的農民),但周教練早早就替父母購買了那種“一次性補繳的養老保險”(當年的政策還是“補繳”費用較低的,一個隻要補將近4萬,兩位老人也就補個7萬多就可以了。這算是非常低了。後來“補繳費用”漲到了要8萬元一個人;又過了幾年,“補繳費用”漲到了13萬多了……再以後,就沒有以後了。已經停止了一次補繳的政策了。不能再“補繳”了)。
周教練“養老”方麵的意識濃厚,早早政策一允許“一次補繳”,他就替父母都購買了。父母當時年齡也快到“退休年齡”,等於補繳完了,不需要等多少時間,就可以領取“退休金”了。
一開始的時候,領的“退休金”確實挺微薄的。但趕上上邊年年都在漲“退休金”。兩個老人最後的退休金都漲到了兩千多了。加起來,就有5000出頭。
這時候,每月領5000多二老,一年就有60000萬多“退休金”了。之前“一次補繳”也才花了周教練7萬多。相當於二老領一年的“退休金”,都可以“回本”了。
真的是太值了。當年投資的這老人的“養老”保險購買。
總之,周教練兩公婆在“大城市”屬於高薪一族,父母也領取了“退休金”。加之他倆公婆生了2個都是女兒後,也不強求,一定要生個兒子。另外除了必要開支以外,兩公婆也不怎麼大手大腳花錢(甚至可以說,都忙於工作的,也沒什麼空閒時間去“消費”。他們這代人也懂“網購”,但不熱衷。總之消費不高。積蓄頗豐)。
周教練有了積蓄約兩、三百萬的時候,自覺已經年紀大了,對“駕校教練”這一行也有點膩了,打算改行了。
年紀大了,當然不可能再繼續的去“打工”。而且也沒有什麼單位會招他這麼大年紀的“員工”啊。除非是到一些小區的物業那兒,應聘保安之類工作。
那種超低收入的工作,豈是周教練的“菜”?
周教練還有差不多300萬積蓄,這時他老婆也和他一樣,退休了,領著穩定的退休金。周教練的父母也仍健在,繼續領著“退休金”要領到大大的有賺。
這樣一家有4份退休金。手頭又有近300萬積蓄,有什麼不敢搏一搏,去投資某個賺錢的項目,自己來嘗試當老板?!
周教練看中的是一個“電動車”的行業。
當時“電動車”這一行中,除了一些大廠生產的“品牌電動車”以外,還有一些個人也“組裝”電動車來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