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宅基地”各自歸屬“塵埃落定”,“架子工”的3兄弟就各自努力掙錢,準備自建各屋了。
其實呢,除了“老豆”學了一門泥水活手藝,他的這3個兒子,都“架子工”的。
老大做“架子工”屬於最節約的那種腳色,平常時過生活都非常節省。所以老大最先存起了十餘萬,就開始建新房子了。
當時各種建材的價格都沒有像後世那樣瘋漲,建好房子的2層主體(包括打“地基”在內),也就花了8萬塊而已。裝修方麵,大哥隻是簡單的裝修(外牆都為了省錢沒有弄的那種“裝修法”),隻作簡單的“內裝”——結果裝修方麵的費用,也不過跟“蓋主體”按照11的比例支出。
“老豆”按照之前約好的,在“老大”蓋2層房子之時,掏出了許諾給他的7萬塊征地補償款。
“老大”蓋新房子隻用了180平宅基地的三分之二,也就是占地120平,剩下的當“院子”用。因此蓋新房及裝修的總費用在16萬左右。老豆支持了7萬,蓋“主體”的錢差不多夠了。“老大”賺有10多萬,除了裝修花費,還能剩餘幾萬塊,添置一些必不可少的新家具。
另外,大擺“進人酒席”的花銷,也差不多夠了。
“老大”家非常迅速就搞掂了新房子,並且順利“擺酒”後入住了。
而“二哥”這邊呢?沒有“老大”努力,掙錢沒有老大多。或者更準確來說,是沒有“老大”家節約啊,“二哥”就是不怎麼省得下錢來。
論起家庭負擔,“老大”家有三個兒女要養,負擔比“二哥”家還重哩。但“二哥”早些年談了個對象,沒結婚就替他生了個兒子。後來又嫌他家窮,溜了。兒子也留給“二哥”了。因此“二哥”要自己負責養大一個兒子。負擔不小。
但這負擔應該是沒有3個娃的“大哥”家重的,“二哥”這麼多年來存錢不多,沒辦法建新房子,也跟他是個“有兒子”的“單身漢”處境有關。
“有兒子”,意味著“二哥”的家庭開支必然不少。而身為沒有老婆的“單身漢”,“二哥”也經常要找女人來解決某些方麵的要求啊。因此,他出去做“架子工”賺到的許多錢,一半用在兒子身上,一半倒也用在一些“野”女人身上了。
他是3兄弟中最存不起錢來的。
周家的“小女婿”,也是當“架子工”,收入方麵比他“二哥”高,但不及他大哥。這種情況下,他逐漸的存錢想蓋房子,大概也得努力存個十年八載才行。
但周家也不想自家的小女兒一直跟著“小女婿”受苦,住黑嘛嘛的舊屋。於是在不鬆裕的情況下,仍然借了10萬給“架子工”小女婿。
另外“架子工”小女婿當時手頭上存了約4萬塊錢。他“老豆”保管著他的那份建房基金7萬塊。這幾筆錢加起來,完全可以蓋新房子了。
“架子工”小女婿,於是在他大哥建房後兩年,也開始建起了新房子了。
本來嘛,自有積蓄4萬,加上“老豆”掌管的建房專用的7萬“補償款”,這也有11萬了。就算建材和人工,都比兩年多前“大哥”建房時漲了老大一截,但唯有“鏍紋鋼筋”的價格,在“小女婿”建房那年“跌”到了最穀底。
因此之故,“小女婿”建房的成本,其實跟他“大哥”建房時的“造價”,基本打平手。
有180平的“宅基地”,隻建120平方的2層小樓,剩下的幾十平就圍個“小院子”。都是這樣的設計。如此一來,建主體的成本,也就一目了然,也是8萬左右。
那還剩有3萬可以用來簡單裝修一下。
如果按照“大哥”那新房子的“簡單裝修”模式,“小女婿”這新房子頂多再舉個3、5萬塊的“債”,也就可以弄得差不多。
但周家的這位“架子工小女婿”,一向虛榮慣了的,生怕被彆人家看不起,不肯簡單的裝修,要精裝修,如果能勉強的達到“豪裝”的程度,那就更理想了。
可惜,裝修就是個“無底洞”啊,想要多麼豪華的裝修,你投多少錢進去,都是完全可以“塞”下去的。而且沒有“塞滿”的可能。彆的不說,單單是地麵貼的“瓷磚”為例,普通人家用“割磚”,幾塊錢可以買一塊。貼一層樓的地麵,也無非就花了幾百塊錢,都差一些不到千元。而有錢人用大品牌的地磚,一塊地磚就賣好幾百。一層的地麵鋪貼下來,就得大大好幾萬。
裝修這東東,窮人是最“攀比”不了的。
可惜“小女婿架子工”不懂這個道理。在新房子的裝修方麵,他花錢如流水。直接裝好兩層,居然就花了20萬。比建造“主體”時的花費,貴了一倍不止。
一般農村房,建主體和裝修的花費,能達到11,裝出來的效果就能住個舒舒服服。但“小女婿架子工”非常要麵子。他的積蓄都沒他大哥多呢,但裝修新房子的花費,卻是“大哥”的3倍不止。那20萬的裝修款,“小女婿架子工”就八方去借債。
他追隨的“老板”借了5萬給“架子工”。老板這也是“放長線、釣大魚”,畢竟“小女婿架子工”說是借他錢也好,說是“預支工錢”也罷,既然拿了他5萬塊錢,未來一、兩年內,就隻能跟隨這位“老板”去做工“還債”。而且“搭架子”的每天工價,就完全由“老板”來定了。“老板”在以前給他的“工價”基礎上,壓個百分之三十左右,“架子工”也隻能忍受。畢竟“老板”一下借了好幾萬給他,也沒跟他計較“利息”啊。你“做工還債”,還能有什麼諸多的要求嗎?
總之,“小女婿架子工”未來兩、三個年頭,就得“綁死”在老板的船上了。
就算“老板”慷慨的借了5萬給他。但裝修款仍有10多萬的“缺口”,怎麼解決呢?
照樣得繼續向各位“親朋好友”舉債。
像周家小女兒的父母,主要是周教練比較慷慨,也借了5萬給“架子工小女婿”。
剩下的資金“缺口”,架子工繼續向親戚朋友借。雖然每位都借不多,但一處借給他幾千到萬把的,多借些人,慢慢就把裝修的錢“借”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