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小女婿架子工”從事的這種工作,除了“有朝沒晚”,極其不穩定以外,還有一個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那就是“危險係數”特彆之高。
畢竟是高空作業啊。
“小女婿架子工”本身是爬慣了這幾十層樓的高處了,膽子夠大,從來不覺得害怕。
都做了20年這種活兒,怎麼可能還會害怕呢?
但不害怕,不代表危險就不存在。
危險一直都有的,就算當事人心裡素質強大,就算一直沒有發生倒黴事件,但這“空高作業”的危險一直未曾離開過。
那一年,發生在身邊親人的悲劇,大大提醒了“小女婿架子工”——原來他從事的這一行業,是在拿命去拚一份高收入啊。
前麵不是提到過嗎?
周家小女婿的“老豆”,有3個兒子。3兄弟都沒有繼承“老豆”做的泥水活,反而統統的做起了“架子工”。這令他們的“老豆”也非常無奈。
究其原因,一開始之時,泥水匠收入挺微薄的。在三兄弟小的時候,看著父親每天從早忙到晚,一身灰塵一身泥,每個月才能掙少得可憐的幾十塊工錢。
在3兄弟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做這泥水工,真是又辛苦又賺不到錢。
這不奇怪。做泥水工砌房子,也就是幾個懂泥水工的人兒組一支施工隊伍,就自己去攬“自建房”的工程。蓋一層樓結一層的人工錢。
一直以來,老家的“自建房”都層出不窮,幾十年未停過。這種情況下,泥水匠隻要是肯去做,也不會沒有工作,不至於沒錢賺。
以建一層120平方的樓為例,5個泥水匠一起做活,從砌第1塊磚到鋪好鋼筋、打好樓麵,大約需要15天時間。
如此算來,隻要一個月領到建2層樓的活兒,就可以一個月都有錢賺了。
一個月領到建2層樓的活兒很難嗎?隻要在泥水工這一行業做久了,有時候都不需要主動去找,想“自建房”的屋主都會自己找上門來,跟你洽談建房事宜。
在城裡建房的人,一般一建就會建它5層到6層樓。建3層的也有,但還是一口氣建夠5層的居多數。隻要領到1棟建5層樓的活兒,就足夠“老豆”所在的建築隊伍做2個半月了。
這樣的私人“自建房”一年隻要領到4、5棟,一年都有活乾有錢賺了。
而在農村呢,一般個人建房,隻蓋個2層小樓。農村建新房子,一個沒錢,二個也沒證的,蓋個2層小樓夠自家居住就行。
而在城裡,則剛好相反,大多數都有證。既然辦有證了,人家要求你統一的規劃,統一的蓋好5層,如此才不顯得“參差不平”,看起來也好看。因此城裡建房,都要求一蓋蓋個5層。農村沒證的,又有大把大把的地,除了蓋2層小樓,完全可以圍個超大的院子,過得舒舒服服。
總之,一直以來,當泥水匠就沒有太愁沒活做。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無論城裡或鄉下,“自建房”的人群真是太浩浩蕩蕩了。而“架子工”的“老豆”加盟的那支泥水隊伍,才5到6個人而已。隻要一年能接幾棟“自建房”(城裡的),或者接10棟左右的“自建房”(鄉下的),就足夠他們一年的工作都有著落了。
但看在當時年齡仍小的3個兒子眼裡,“老豆”長年累月不缺工作,但每月才賺那麼幾十塊的工錢。後來隔了十餘年,才每月賺幾百塊工錢……這點“工資”,勉強夠一家人吃飽飯而已。
3個兒子長大以後,選擇跟同村的人去做“架子工”,每個月有活的時候就忙碌幾天,沒活做就自己休息。年輕人覺得這樣“輕輕鬆鬆”的工作,每個月也能拿到比他們“老豆”多了近一半的工錢。這豈不是比當“泥水匠”要好得多?!
真心沒得比。
他們兄弟還是太年輕了。不知道工作這東東,“穩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參考指標。也就是說,收入如果不穩定的話,就很難存得起錢來。就算不說“存錢”吧,如果收入不穩定的話,家庭每個月都指望著你的那點收入來“開支”,哪個月沒收入,家庭就用不著“揭鍋”了嗎?
真是豈有此理!
而且隨著年輕一代的農民工,都有點“拈輕怕重”,不喜歡做“泥水匠”這種又臟又有點累的工作,導致越到後來,“自建房”的建築隊伍,都由一幫40歲到60歲年齡段的工人在支撐著。人工的“缺口”,逐漸就導致“自建房”的工價上漲。
不是上漲一點點,而是翻倍的上漲。
比如15年前的“自建房”,按照樓麵的平方數來計算工價。每個平方,人工也就在30塊而已。建一層120平方的樓,3600塊的人工。
扣除掉“工頭”自備的“模板”的成本及折舊損耗,6名工人嘛,每人每月給400到500塊錢。這一層的工錢就被“瓜分”得差不多了。
僅僅是數年以後,每個平方的“自建房”的工價,就漲到了60塊。然後,每年漲它10塊到20塊不等……在梁騰“穿越”之前,“自建房”的工價,已經漲到了180塊每平方了。也就是說,建120平方的一層樓,單單人工錢,就得花費21600元。
這幾千塊的“人工錢”可以建好一層樓,到2萬多才能建好一層樓。這中間人工錢漲了n倍了。
而“架子工”的老豆,收入當然也是翻了n倍。也有好幾千每個月了。
“老豆”的月收入,也逐漸跟兒子扯平了。並且“老豆”的收入勝在“穩定”,每個月固定領這樣的收入,很少有“跳票”的時候。而兒子的收入,則非常不穩定。
尤其是如今跟隨的“工頭”不給力,每個月領到的活兒“銳減”。如此一來,收入如果用“年”來計算的話,兒子的“年收入”儼然還要比他“老豆”稍遜。
“小女婿架子工”出來混了20餘年,真是越混越回去了的感覺啊。
恰巧便在這個時候,同樣從事著“搭架”高空作業的大哥,意外墜亡。
據說當時大哥正在幾層樓的高處,做著活。這時候接到了大嫂的一個電話。
大嫂在電話裡非常擔憂的告訴他小兒子發高燒了。小診所都不敢收治,叫送往大醫院去治療……但家裡沒小車。她開個電動車,雖然也可以跑到城區的大醫院去。但兒子正發著高燒,這一路上吹風,怕要更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