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臻途無悔!
徐立嗣急忙一步上前接過來,極力控製著手抖,就在書桌旁把信拿出來一目十行的讀到了信尾。看罷抬眼望著父親,驚喜地說“真的?恭喜父親!家族有幸啊。”說罷又低頭從頭到尾細細地看了一遍“確實中了,是喜事啊。還參加了由李閣老主持,給本屆門生舉辦的瓊林詩會。期間偶遇李閣老唯一的孫女……哦,難道是……京城可曆來有榜下捉婿的習俗,難道徐謹被李閣老家的嫡親孫女看中了?可以說是天大的喜訊。”
徐立嗣頭腦一熱,心中便已經展開了想象將來徐謹的仕途之路在李閣老的護佑之下怎樣的一帆風順,又是怎樣的反過來興旺家族,澤被鄉裡……自己這個未來的家主便不必在如老父這般負重前行,辛苦籌謀……隻是,等等,那徐謹是有妻有子的啊!
徐老太爺看到老二那副喜形於色的樣子不禁有些失望,心道“還是城府不夠啊。徐謹那小子要強得多。”想到徐謹有限的幾次登堂入室到小書房來見自己的時候初戰告捷,從此見官不拜,輕易刑杖不得加身,免賦稅徭役之苦;成為廩生,每月有了廩米的固定收入;中舉之後,正式邁入特權階層的門檻。對於從小受儘冷眼和欺負,身為徐家人卻在貧困中長大的徐謹來說,無異於一步登天般的改變。
可是每次見那徐謹,無論是自己懷著示恩的姿態,表示為其分房娶親;或是資助大筆銀錢、引薦昔日同僚、助其上京會試,徐謹都隻是不卑不亢的表示感謝,而無任何喜色溢於言表的失態,更沒有少年得誌的傲嬌之氣。
他看到的隻是徐謹的對應得當,有著與他年齡不相稱的沉著和冷靜。可歎當時的自己還以為徐謹是讀多了聖賢書,真正把他自己讀成了個謙謙儒生、實誠君子。他在廩生之後中舉之前,有過連接十餘年考場不利的階段,似乎已有江郎才儘之嫌。彆說外人多有譏諷,便是自己也對他漸漸失了關心。畢竟徐家還不至於靠一個庶子來光耀門楣。
現在看來……真是看走了眼了啊。哎,終歸是自己看著徐謹就想到當年那意氣風發的年輕人……
對徐家來說,為了一己私情而忤逆家長是大罪。偏偏這觸犯之人便是自己那曾經最鐘愛最器重的長子。這份心中的隱痛是他的逆鱗,碰不得的。於是乎他也隻能儘量對徐謹不見不煩,聽之任之了。除非徐謹能做出天大的成績來。沒想到,這次便是天大的事了,萬一行差踏錯,後果堪憂啊。
“老二!”徐老太爺按下紛紛的思緒,也把徐二爺從他自己的天人交戰中驚醒“你的想法呢?”
“我的想法?”徐立嗣覺得自己剛剛地獄天堂的走了個來回,還有些發蒙呢。隻道“我覺得這事兒懸啊!隻是對……哎,兒子也就幫助父親打理打理家裡的事兒還可以勉力為之,這中關係朝堂的大事怎麼離得了父親掌眼呢。再說他信中也隻是提了一句李閣老要招他為孫女婿,也沒說他有什麼想法啊。他徐謹可是有妻有子的人啊!如何再能給李閣老為孫女婿?我看麻煩著呢。”
徐立嗣口裡恭敬著,心中暗想“栗子雖然好吃,卻是在火裡,弄不好就燒了手。徐謹媳婦又沒有犯七出中的任何一條,難道還能讓李閣老的孫女進門做妾?再說了,那徐謹媳婦論相貌人品都是出色的,識文斷字持家育兒都讓人佩服。那個閣老的千金除了出身金貴些,難道還能比她強到哪裡去?”
在最初的衝擊過去之後,徐立嗣的心情更複雜了。主要是從小根深蒂固的嫡庶之分。作為嫡子的驕傲讓他對如今徐家竟要靠庶子才能發達的現實感到難以接受。甚至為自己方才的想入非非有些懊惱。
“什麼都沒說比什麼都說得明明白白更明白。”徐老太爺見他呆立在那裡,臉上陰晴不定的,還當他沒有明白其中的關節,心中雖惱,又不得不和他仔細分說“李閣老四朝元老,曆經黨爭政爭地位超然,沒有絲毫動搖。李閣老的長子正是現任的戶部尚書。次子是在當年那場北胡亂華的國戰中投筆從戎的。這女孩子就是在邊關出生的。她母親出自將門佘家,也是個巾幗英雄。夫婦兩個百戰成名,立功無數。本來戰亂平複之後完全可以回京在兵部任職,可是他們堅持要先重建邊防,整治邊軍惡弊。結果,先皇去世時,韃子趁著國喪犯邊,夫妻二人雙雙英勇殉國了。”
“咳咳咳……”也許是說話太多,也許是用心太過。徐老太爺又開始距劇烈地咳嗽起來。徐立嗣趕緊又拿來痰盂,再遞上手巾,然後奉茶。
片刻後,緩過勁兒來的老人接著說道“這女孩子十歲上就成了孤兒,李閣老把她接回來親自養在身邊,教導讀書習字,據說竟出落得比男兒還強。李閣老千挑萬選的給她先後說了兩門好親事。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一個未婚夫竟染了時疫病死了,另一個因為得罪了國舅被羅織罪名下了天牢,死於獄中。一來二去耽擱到現在。二十多歲的老姑娘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沒想到卻相中了我們家的後生……徐謹要是有了李閣老的庇護和助力,我徐家才有希望從此翻身啊。今後徐氏子弟也許就可以天高任鳥飛了。”
徐立嗣此時才想“我也管家多年了。徐家高祖的事兒,父親告訴了謙兒,甚至徐謹,而我卻一直蒙在鼓裡,直到今日才明白其中緣故。”
“此等家族密事,以前隻有在子弟出仕之前才會說明。以期他進入官場之後不至於遇事慌亂,措手不及。至於家裡自然不能多說,以免亂了人心,絕了徐家子弟上進的心思。”徐老太爺仿佛知道他心中不快,沉吟片刻後耐心地安撫道“你也不必吃味徐謹。他和李閣老聯了姻,怕是多要受清流詬病,於名聲有礙。雖然可以借力越過華亭徐氏的打壓,可將來……想要位極人臣怕也難了。好在我滴翠山徐氏從此在朝中有了內援……說起來,他也算是為徐家做了馬前卒啊。”
“兒子明白了。都是祖上和父親的一片苦心啊。父親,徐家不但在您手裡日益壯大,而且您還在朝堂之中為兒孫們指明了道路”徐二老爺雖然仍有些許心結未解,口中依然順著老太爺的話頭道“父親雖然歸隱於鄉間,然而天下大事無所不知。您這一點撥,兒子也看出來了。徐謹若是不願意也就不會在信中專門提出來了。”
“呸,掌家老爺當了十幾年了,還是這麼油嘴滑舌的。”嘴裡罵著,臉上的神色顯然是吃這一套的。隻見他接著點化他這二兒子說“徐謹家裡困頓,並沒有書童長隨。你知道是誰來送的信?……是李閣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