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啊,笑天王白春跟著這號人學藝,那能耐能差的了嗎?現如今啊,這白春的能耐要說比起白眉徐良和玉麵小達摩白雲瑞,那也在伯仲之間,不差分毫。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要問,你說這些上一代的門派,什麼傲嶽島之類的,怎麼以前從來沒聽說過。
這裡邊有一段隱情,咱們簡要言之,以後還會詳談,話說當初一日,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後周老柴家的孤兒寡母那裡篡奪了皇位,成了一朝的人王地主。
那麼說這趙匡胤自個兒就是兵變起家,他上了台自然得防著手下人,免得再來個陳橋兵變,於是就有了曆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通常人們對宋太祖趙匡胤這一舉動都津津樂道,但其實這隻是其一,那麼當然還有其二,這便是大宋江湖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門以及十七大江湖世家的大會盟。
這趙匡胤啊,他本身就是個武學高手,早年便自創太祖三十二式長拳,又稱太祖長拳,還曾自創太祖棍法,也叫騰蛇棍,傳到後世,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還曾精心鑽研,引入軍隊戰陣之中。甚至有人認為,棍棒之法的祖師爺便是趙匡胤。
所以你想,趙匡胤本身就出身綠林,而且精通武藝,他能不了解江湖綠林道這一套玩意兒嗎?那都是他玩剩下的,要不怎麼他奪了江山,彆人再厲害也隻能混個派主門長之類的當當?
因此他在杯酒釋兵權之後,二次召開武林大會,在這次大會上,趙匡胤是故伎重演,與各門各派,各山各島的前輩高人,掌門派主等立下盟約,說是當今天下已經國泰民安,諸位何必再舞刀弄槍,打打殺殺呢?不如就此偃旗息鼓,蟄伏山野,想要什麼封賞,朕多多的賞賜不就完了嗎?
趙匡胤的這一手法,後世又被元世祖忽必烈給學了去,忽必烈當時也是剛上台,人心不穩,大家夥兒都不服啊,你我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噢,憑什麼你bia嘰bia嘰吃羊肉,我就隻能吭哧吭哧啃骨頭?因此忽必烈便如法炮製,大肆花錢,收買各方勢力,最終一統天下。
所以,說回大宋江湖,雖然人們常說什麼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門,但是經常出來蹦躂的就那麼幾個,大多數都已在官府的軟硬兼施之下,龍遊淺水,是虎落平陽。
唯有一朝風雲突變,天下大勢滄海橫流之際,這幫蟄伏之人才有機會再次出世,輔佐真龍,攪動天下格局。
所以您看,這江湖和廟堂,看似遠隔山海,實則息息相關。
閒話不表,書歸正文。
再說八府巡按包大人分兵派將,派到這最後一位,便是遊龍飛劍荊鴻,到了這一位,包大人是格外的那麼熱情,就見包大人欠身離座,雙手一拱行了個禮,荊鴻師父。
大人,您請吩咐便了。
如此,有勞小師父。本府想請小師父在這永州城內繁華之處,設一講壇,每日裡向民眾弘揚正法,以此來引導被通神教荼毒的百姓,不知小師父意下如何?
彌陀佛,大人不必過謙,小僧領命便是。
就這樣,在包大人的精細安排之下,眾人是深入到永州地界的方方麵麵,布下了天羅地網,結果不出三個月,永州地界是秩序井然,再也聽不到百姓的抱怨之聲。同時還抓捕懲辦了一大批通神教的骨乾人物。
經過三個月的治理整頓,永州府是秩序井然,再不聞民有怨聲。
其實道理很簡單,地方官的烏紗帽和治理水平一掛鉤,你想不讓他儘心都難。
包大人為官多年,正是深知這一點,才由此入手,進而一舉功成。
且說這一日的晌午,永州府衙之內,包大人和蔣平、徐良等老少辦差官正在內堂議事,大家夥兒討論的中心就是,永州城的通神教餘孽算是肅清了,但是,這不能算完,尤其是那被老西兒徐良打傷的神秘使者沒有再露麵,那麼他後麵呢,那個教主呢,關於這些,大家夥兒都還一無所知。
同時,包大人已經奏請朝廷,要吏部從速委派新任知府到任永州。那麼,接下來開封府的眾辦差官就打算南下昆明府,圍剿八卦山的賊寇。
誒,正在大家夥兒談論的這麼個時候,門外有個衙役撒腳如飛,跑進來送信,細脖大頭鬼房書安最靠近門口,他一看跑進來的衙役手裡拿著封書信,便順手接過來一瞧,見封皮上寫的好像是兩句詩
二小領人行在前,八卦山巔星鬥懸。
房書安一看就愣住了,噫嗯,這是個什麼玩意兒?二小領人行在前,八卦山巔星鬥懸,這也太玄乎了,我說各位,誰能給解一解,這是個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