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兵家之謀,速度為上,現如今遼國仍然是蕭太後主政,這個女子人稱叫女中的堯舜,著實不簡單呐。
可真要遼國人一舉南下,大宋朝因為防備不足,還真就抵擋不住,你就說要調兵遣將,運送糧草,少說也得半個月起步,可宋遼邊境距離東京汴梁,也就是區區六百裡地呀,那遼國的鐵騎一個衝鋒就能夠兵臨城下。
說遼軍南下,大名府一帶的邊軍一看,媽的媽我的姥姥,說這遼國人怎麼言而無信,又來犯我邊關呢,而且毫無有征兆。當時火速傳令邊軍進入戰備狀態,同時快馬急報東京城,就說遼國大軍已經越過邊關,請求火速調兵支援大名府。
說戰報傳至東京城,這時候啊,崇德宮裡頭,劉太後因為有人假傳訊息,私發文書布告還生著氣呢,可一聽戰報傳來,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八百裡邊關急報。一聽之下,眾人是無不驚駭,什麼什麼,遼國人當真打來了?
一時間,人人都驚出一身冷汗呐,劉太後臉都綠了。
當時馬上傳令文武重臣召開朝會,結果上了朝堂,一看龐吉沒來,說龐吉為什麼沒來,他忙活著調兵遣將,隨時要策應遼軍南下呀,太後傳旨要開會商議禦敵之策,龐吉啊乾脆就沒接著信兒。
可龐吉沒接著太後的信兒,另外一個信兒他可接到了,正是五鼠弟兄粘貼那份布告,說是宋朝已經做好準備,隨時打算痛擊遼軍如何如之何。龐吉知道啊,這是個假消息,也不知道什麼人散布的,嗯此事不值一提。
可龐吉這個人老奸巨猾,他轉念又一想,不行,要讓這個假消息,傳到遼國蕭太後的耳朵裡,那這個~她老人家還敢接茬南下嗎,前者我跟她說大宋朝廷全無準備,她會不會誤以為我在騙她,哎呀這可不行啊。
龐吉一著急,再次派出人手,這回啊他學乖了,不再寫信,而是讓心腹手下人去傳個口信,就說大宋朝真的沒有準備,您看到的那個文書布告,那也不知道是什麼人寫的,那是假的,不必理會,照常發兵就好。
嗨~可這個事啊,正應了那句話,無巧不成書啊,蕭太後兵發大名府,往前行軍一百裡,突然就接到斥候來報,說是咱們在宋朝境內的探子,已經探知,大宋朝早已經察知咱們要南下攻宋,所以呢人家事先早就做好了準備,並且在各州城府縣發下文書布告,要求老百姓各安生業,不必擔心。
嘶~啊呀~蕭太後當時正騎在馬上,聞聽此信,頓時間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呀,啊呀~這,看來這分明就是龐吉欺騙於我,他這一招使得叫誘敵深入,讓我遼軍深入宋朝,而後他們正好設下埋伏,難怪大名府的守軍節節後退,原來是有意為之。啊呀~蕭太後越想越後怕:來呀,快,後隊變前隊,撤~快撤,撤回咱們大遼境內,撤~
就這麼的,遼軍倉皇北撤,狼狽不堪,又回去了。容等回去之後又過了幾天,這才收到龐吉的來信,說那封文書是假的。但是如此一來,真真假假,反倒讓蕭太後無法決斷,所以發兵一事暫且就這麼擱置了。
再說大名府的邊關守將,他們也納悶呢,嘶~怎麼著這遼國大軍,突然之間殺氣騰騰闖了進來,結果一刀一槍都沒動呢,又逃回去了,這怎麼回事。大宋邊軍是百思不解,當下隻能據實再次發了封戰報,說是賴太後的懿德,我主的龍威,遼軍自知不敵,已經倉皇撤退。
那麼在東京城皇宮院,文武重臣滿腦門子都是汗,正琢磨如何調兵遣將,拱衛京城呢,包括劉太後在內,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回啊咱們吃了個暗虧,遼國人來的太快,看著吧指不定這東京還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呢?
結果事情頭兒是再次反轉,戰報傳到東京城,劉太後接過來一看,嘶~嗯?哦,太後的懿德,這是說的哀家,皇上的龍威,遼軍自知不敵,已經倉皇撤走,這個?嘶~
劉太後先是不解,說我~我有這麼大能耐嗎,遼軍自動撤走?可沉吟半晌,這劉太後可聰明啊,她馬上明白了,哦~看來多半還就是那份假的文書布告起了作用了,讓遼國大軍誤以為我們已經做好準備,這才不戰而走。
啊呀~想罷了多時,劉太後又是害怕,又是慶幸,心裡頭不住地還暗暗感激假傳文書這個人,但是呢明麵上不能表現出來,這幕後的真凶仍然得繼續追查,事情雖然是他們做的,但功勞那可是朝廷的。
劉太後想明白之後,馬上換了副神色,她臉上掛著莫測高深的微笑,衝著文武重臣一擺手:嗬嗬嗬,眾卿家,不必掛慮,哀家自有主張,罷了,今日朝會到此為止,都散了吧。
嘶~文武群臣一聽,這這這,這怎麼說的,事在燃眉,怎麼能就散了呢?可旨意已下,不敢違抗,群臣硬著頭皮三三兩兩出離了朝堂。
當夜晚間,劉太後可睡不著了,翻來覆去她就琢磨這個事,她知道假傳文書的幕後之人,絕不簡單,遼國大軍要南下侵宋,這個事就連哀家我身為一朝的太後,我都不知道。他們怎麼知道的,而且事先還大張旗鼓給粘貼出來,貼的還哪兒哪兒都是,嗯,看來這幕後之人的目的,一來是為了威懾遼國,二來呢也是為了給我大宋朝傳個信兒啊。可這是什麼人呢?嘶~啊呀,難道一說這是趙禎暗中布置的,這個孩子竟有如此的心機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這麼雜念紛呈到了後半夜,劉太後仍然是輾轉難眠,乾脆起身擦了把臉,坐在燈下拿著這份假造的文書,細細觀瞧。這時候外患已平,劉太後靜下心來再一看,唉呀~就見這封文書,落筆處起伏頓挫,有筋有骨,轉折之間藏鋒入紙,收放自如。字裡行間帶著魏晉遺風,正所謂起筆如山,收筆如錐呀,嗯~劉太後不由得讚歎一聲:好手筆呀。
書中代言,這個事趕巧了,劉太後拿到的這封文書,正好就是白玉堂親自手寫的。
誒~劉太後就這麼看呀看,哎吆~這時候她的目光就落在了文書的最後幾句,江北戎備,南路調軍,五方兵馬,義士並起,弟子民夫,兄弟同仇。內安外定,則無敵不破。江北戎備,南路調軍,五方兵馬~
她叨咕過來,叨咕過去,最後啊終於是看明白了,哼哼哼~這幾句話實則這是個落款啊,按著藏頭詩的寫法,這頭幾個字兒連起來寫的分明就是:江南五義弟兄,這麼六個字。
想那劉太後早年間漂泊江湖,見多識廣啊,她一看這幾個字兒啊,江南五義弟兄,她馬上就明白了,哦~看來是這五個人乾的,這是有意留下字號,賣弄賣弄,哈哈哈哈哈。
那位說是這樣嗎,一點不假呀,這是白玉堂有意留下的,為的就是讓他們五義弟兄揚名露臉,這麼好的機會能白白放過嗎?但是其餘的四鼠可沒看出來,要不介斷然是不能答應。
簡短節說,轉過天來,劉太後迫不及待傳下旨意,要求皇城司在暗地之中你給我查,好好查查這個江南五義弟兄究竟是什麼來曆,身在何處,有什麼本領。
這皇城司啊,就是乾這種事的,結果查過來查過去,誒,最後還真就查出了眉目,說怎麼著呢,皇城司接著了太後的旨意,不敢怠慢呀,就把白玉堂寫的這封文書,命專人按著白玉堂的筆體,換了個內容,寫了上百份,傳抄各地,要求各地州城府縣你們都好好看看,說筆下有這等功力之人不多,看看你們見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