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豐登從口袋裡掏出一張折疊起來的紙張,遞給田中大叔。才慢慢的說道“葬禮的一應所需的物品。小僧已經列出一張物品清單。就是這張單子,請田中施主按照這單子前去置辦。”
田中大叔恭敬的接過折疊起來的紙張。說道“是的。我明白了!”
接著就把眼光轉向一邊的田中太太。微笑著說道“接下來就要麻煩田中太太,由田中太太去聯係親屬和朋友。要最親近的直係親屬,最好的朋友。還必須是再一日車程之內,可以及時趕到的那一種。請務必於明天前召集到。”
田中太太低頭回應道“我一定會通知到親屬和朋友的。”
“餘下來路程較遠的親屬,那些不能及時趕到的,就通知他們可以參加七日之後初七日的法事。到時候田中老施主就會下葬。小僧也會為田中老施主取好法號,並且讓喪葬公司準備去刻碑。”
秦豐登頓頓才說道“小僧聽聞,田中老施主生前頗有賢名。還要前往當地的報社處,刊登死亡訃告悼詞文書。時間十分的緊急,大家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見到秦豐登把事情辦得井井有條,清清楚楚。田中太太早就喜出望外了。心裡十分的高興。心中不禁為丈夫高興不已。這次丈夫終於辦了一件正事了。這個帥氣的年輕和尚硬是要的!不但年輕帥氣,連事情都辦的如此的好。
秦豐登從背包了掏出紙張。鋪開白紙,拿出毛筆。正一和尚急忙的拿出墨條細細的研磨著,秦豐登用毛筆飽吸墨水。就開始筆走龍蛇,開始書寫訃告悼詞,須臾之間,一行一行優美漂亮的豎排的漢字出現在白紙之上。這麼優美的文章讓人感到了舒服。
看著怎麼好看的書道,沒有苦練十幾年才練出來。田中夫婦相視一眼,微微一笑。這次穩妥了!不是得道高僧就是寫不出這麼好的書道。這是抄寫經書,磨練出來的。
一旁的田中飛鳥這是不屑的撇撇嘴巴。
事情不能以偏概全。人品和書道是沒有直接的關係的!
種花家古代就用一個大奸臣,叫做秦檜。書道寫的那叫好啊,充滿了浩然正氣了。但是他陷害著忠臣,讓他秦檜遺臭萬年。甚至秦檜死後還被人做成鐵像跪拜在忠臣的墳墓前。
秦豐登把寫好的訃告悼詞文書交給田中飛鳥,讓她去報社,登報。田中大叔拿著單子急匆匆的跑去準備。田中太太也拿著電話本子,開始聯係親屬和朋友。
田中飛鳥拿著訃告跑去報社裡登報。出門之前回頭仔細的看了那個年輕帥的和尚一眼。這個和尚跪坐在奶奶的身邊,一舉一動都有著章法,都蘊含著規矩。每一件物品的擺放都好像有其道理。這個和尚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子,有什麼含義,田中飛鳥是不理解接的。
“或許這就是一種儀式感吧。”田中飛鳥莫名其妙的想到了奶奶說過話,“生活就要有儀式感,儀式就是讓人信服。”
秦豐登一邊布置著枕經的儀式,一邊給正一做出講解“布施,乃是修佛者比不可少的實踐的事情之一。”
給正一講解著佛學知識,把他往一個和尚的道路上指引著。“布施,有兩重含義(1)將金錢、實物布散分享給彆人。(2)指佛教用語,人的行為。就是誦經。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項。”
布施,梵語dāna,意即布施。也就是以慈悲心給予他人福祉與利益之事。
“布施”是佛教六度波羅蜜之一。是修行的一個重要法門,布施可以廣結善緣,舍去慳貪,培植善根。
正一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誦經和唱歌是差不都的事情吧。
“誦經完後把錢幣遞給僧人就是一種布施。或者說,隻要和尚覺得合適,施主覺得合適,就算是隻給五元(結緣)。也是一種緣分。”
佛教最初傳入種花家,和尚不事生產,遵守釋迦之教,以乞食為生。和尚見人就叫“施主”,就是這個原因。
正一聽完之後,頓時就找到了問題。“可是真的隻收五元,那後人豈不是要餓死嗎?”
秦豐登微笑的說道“正一,你是很有悟性啊。對那些隻收五元的和尚,大都是餓死了。他們的道統無人繼承,但是佛則可以傳承下來。”
正一摸著下巴,仔仔細細的思考著。覺得老師說的話很有道理的亞子。更加對秦豐登信服了。不禁點點說道“難怪我爺爺隻接待高官和著名企業家的法事。普通人就讓工薪僧人負責。就像老師這樣的工薪僧人就隻能到信徒家裡誦經,這就是身價的不同,就是僧侶的牌麵。”
秦豐登微微一笑,把白花八角插進花瓶之中,讚許的點點頭說道“正一,你能明白這樣的道理。在加上正法寺的底蘊。正一你就可以過上頓頓白米飯的生活。”
正一覺得話題似乎走向一個微妙的地方。
秦豐登沒有忘記手上的工作,手上頗有章法又十分的誠懇。他的手很穩,心很平靜。秦豐登可以十分的肯定,經過自己超度的亡靈,一定可以前往極樂世界。
不要問為什麼。要問就是用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