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相公!
然而,在“殺湍堙洪水”的近景上,增添了幾聲大禹之子“兒啼”,“兒啼不歸家”,寥寥五個字就使一位為公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風貌,由此躍然紙上。
黃河的荒古之害從此驅除,但它的浪波在洶湧歸道之際,卻在兩岸留下了“茫然風沙”。
以上一節從荒古的河害,寫到滔天洪水的平治。不僅展現了黃河那西“決昆侖”、東“觸龍門”的雄奇之境,更讓人們從它“波滔天”的曆史危害中,領略了它所獨具的狂暴肆虐之性。
為下文作足了鋪墊。而今,那白發之叟,竟想“憑河”而渡,他竟然不怕被它吞沒。
詩之後一節,正以極大的困惑,向悲劇主人公發出了呼喊“被發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為?”這呼喊仿佛是“狂夫”之妻的陡然驚呼。
因為緊接狂夫“臨流”之後,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
於是,全詩的情景發生了驚人的突變在轟然震蕩的浪濤聲中,詩人自身隱去了,眼前隻留下了一位悲慟而歌的蓬發婦人“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詩中以誇張的筆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終於作了巨若“雪山”的鯨齒冤魂。
這景象是恐怖的。何況又從“援箜篌而歌”的狂夫之妻的慟哭聲中寫來,更覺有一種天旋地轉、惻怛號泣之悲。
那“公乎!公乎!”的呼叫,聲聲震顫在讀者耳邊,實在令人不忍卒聽。
結尾詩人陡變雙行體為單行,似乎被悲憤籠罩,無以複言,便擲筆而歎“箜篌所悲竟不還!”全詩就這樣結束了。
黃河的裂岸濤浪卻還在洶湧,“狂夫”之妻的惻怛號泣還壓過浪波,在長天下回蕩。”
杜如晦的話音落下後,全場一片寂靜,經過這麼一番解釋之後,眾人更是深感詩中之其意,亦如同身臨其境。
紀顏心中暗歎,不愧是十八學士之首,自己曾經喜歡詩詞歌賦,從其中了解的大概意境也不過如此。
杜如晦出身北周世家,自小便聰穎非常,其人才華橫溢,通古今,曉事理,李世民設立文學館之時位居十八學士之首。
也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謀劃者之一,杜如晦在職期間,修訂法度,統籌人才,為貞觀的治理打下重要的基礎,更為朝堂的風氣做出重要表率。
杜如晦為人十分有主見,對待事件,他總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好壞之處,極擅決斷之事,唐初,房玄齡善謀略,杜如晦善斷決,二人相輔相成,成為流傳千年的美談。
對於這樣的人,紀顏從內心來說還是非常佩服的,同時也非常慶幸自己是穿越到唐朝,畢竟這個朝代的能人異士居多。
“經過夫子一言,我等也體會到了詩中的意境!夫子不愧是我們文學館之首!”一名學士,站出來對著杜如晦恭敬的說道。
杜如晦擺了擺手說道“慚愧呀!如今的長江前浪推後浪,看來我們也的確都老了,年輕後輩青出於藍勝於藍!”
然後又看著紀顏說道“這是老夫一生當中,見過最好的詩賦,大唐有你這樣的才學之人,真乃我大唐之幸!”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道“的確如此,其他的人繼續考試!一炷香的時間很快就要到了。”
畢竟作為主考官,可不能因為紀顏一個人的出色,讓其他人都耽誤了考試,那些學子聞言,這才反應過來,心中感慨歸感慨,但是誰都想要爭取到最好的成績。
即便是通不過考試,也不至於太過於糟糕,紀顏看向長孫無忌和杜如晦恭敬的問道“這麼說……是不是代表我已經通過考試了?”
“哈哈哈!這是當然……你小子心中想什麼我還不知道?接下來的兩場也就不用考了,但是還得等試卷總體作過評論之後,才能夠得到最終成績!”
長孫無忌看著紀顏,滿是欣慰的說道,畢竟這小子當初在太學府門口擺殘局,還是一個吊兒郎當不務正業的小子,最後自己破例讓他旁聽,沒想到還真是給自己爭麵子。
所以現在長孫無忌,也是對紀顏越來越欣賞,紀顏心中一喜,連忙對著幾人道謝,在眾目睽睽的學子目光附送之下,大搖大擺的離開了貢院。
隻是剛剛走出貢院大門,就聽到後邊傳來了一聲低沉有力的聲音,讓自己留步。紀顏心中一驚,不用回頭他也知道這聲音的主人是誰。
“學生參見翼國公,不知道找學生有什麼事?”
紀顏轉過頭來,恭敬的對著秦瓊行了一禮。
秦瓊打量了一下紀顏,這才微笑的說道“沒想到你小子倒是有些才華,之前我倒是小看了你。
經過我仔細觀察,竟然發現你小子根骨奇佳,想必悟性也是驚人,有沒有興趣跟我學個一招半式?”
紀顏心中一愣,不明白秦瓊為什麼對自己說這樣的話,難道真的是看上自己了嗎?
不過心中一琢磨,知道學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還非常的苦……而且自己學了武也派不上什麼用場,若是答應對方的話,那豈不是自找苦吃?
麵露尷尬的說道“多謝翼國公好意,學生向來身子比較弱,小時候家裡就跟我說不適合學武,所以您的心意我隻能心領了。”
秦瓊麵色微微一沉,若是換作任何一人的話,恐怕都會欣喜若狂,沒有想到眼前這小子竟然敢直言拒絕自己。
“哼!不知好歹,不過無妨!這是我府中的令牌,如果你想通了的話,隨時可以來找我!”
秦瓊從自己的懷裡掏出一塊令牌,直接丟到了紀顏的手裡,然後很瀟灑的就轉身離開了。
紀顏微微一愣,沒想到對方竟然這麼乾脆,而且走的也是這麼瀟灑,但是心中卻不由得有些悲傷。
如今的年代是貞觀十二年,若是自己沒有記錯的話,秦瓊這個大將軍也就在這一年恐怕就要嗝屁,之所以找到自己要傳授武技,難道是為了尋找傳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