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真的不貴,一平米的智能大棚造價才隻有100。
屬於半賣半送的情況。
在風口,大多采用的抗風性能好的材質,造價會提高一些,但不會超過一百五。
而在平原地帶,造價也不會太離譜。
如此經濟實惠,並且品質有保障的東西,迅速在東寧火熱了起來。
這種東西的建造時間很短。
五千平米的智能大棚,隻需要兩周。
這還是初期建築隊不習慣的情況。
等到熟練了之後,建造同樣規模的大棚,隻需要一周,甚至更短。
當然,材質不同,售價當然也不同。
但總體而言,比直接網購有安全保證,並且還便宜。
老百姓可不認你什麼牌子不牌子的。
隻要你價錢便宜,經濟實惠,就絕對會有人去嘗試的。
更何況有了大棚之後,彆的不說,前些天剛剛下完一次雨。
結果降水量太大,導致許多地都被淹了。
這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這兩年氣候一直不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往年這種事情多了去了,也沒什麼人抱怨。
但是今年呢?
今年有一部分人早早的建立了大棚!
那些非彭輝造的大棚也就罷了,畢竟這些都是塑料大棚,防水能力比較低,有的質量不過關,本身也被淹了。
可彭輝的大棚呢?
哪怕是普通的塑料大棚,也因為排水良好的緣故,根本沒有淹到!
更彆提溫室大棚和智能大棚了。
農民自然瘋了。
當然,大棚技術隻是一個捎帶,實際上彭輝在意的,還是養殖業。
因為喂得草料都是豬草或者糧食,所以彭輝的豬,要長得比彆家的豬更強壯。
雖然不是那種肥嘟嘟的,但一身的精肉也看著讓人喜歡。
養殖的時間也很短,隻用三個月。
截止到10月份冬季供暖的時候,就已經出欄了。
當然,這種豬都不大,隻有90斤。
這也是最佳的養殖比例。
再高,花費太大,得不償失。
再低,豬本身的出肉率太少,也不合適。
而很快,這些哼哼唧唧的二師兄們,就被運到了距離最近的省會——哈市的明輝屠宰場。
這是之前在完成東寧的任務之後,建築隊的產物。
如今,建築隊已經南下,打算趁著冬天剛來,還可以施工,前去附近的城市建立屠宰場。
早在兩個月之前,明輝飯店就已經正式投入使用。
不過因為當時還沒有出欄,所以也隻是進行前期的規劃和裝修。
彭輝當然要走的是高檔路線。
也就是說,可以使用的數量是有限的。
那麼這些多餘的二師兄們,則大多數被本省的豬販子或者本地的餐館之類的買走。
原因很簡單,多運動的活豬,和普通飼養的豬是不一樣的。
肉更有嚼頭不說,也更加的香。
當然,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沒有化肥。
為了保證豬肉的質量,在彭輝的要求之下,豬吃的都是那些原生態的豬飼料。
比如什麼豬草混合小麥等作物製作出來的無農藥的豬飼料,再加上有專人在養豬的過程中為其放歌、按摩等等各種對標國外養殖業的水準,導致這一批二師兄的品質非常高。
直接搶占了高端豬肉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