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輝這才說“我十分看不起演員高片酬,因為這是對於整個圈子的損害。”
“可你自己就有六千萬……”
“你是不是傻?”彭輝反問“我這六千萬是我自己投資賺的錢,憑什麼算我的片酬上?”
“可……”
“我的片酬已經很低了,那個時候才幾十萬加上1的電影票房而已,我又是編劇、導演之一,這才看起來很多,怎麼,我弄出一部37億票房的電影,收獲自己應該得到的薪酬,怎麼就不行了?”
“可這個錢太多……”
“笑話!”彭輝好笑地反問“我放棄個人片酬,選擇用票房分成作為片酬,怎麼,你還不讓我賺錢啊?”
記者啞口無言。
後來,那名記者被人群嘲了一頓,就再也沒有露過麵。
回到蘑菇屋,繼續拍攝。
因為每個月就拍兩天左右,所以是按照時間進行下來的。
拍完這一集,戲份也就結束了。
第二天送走嘉賓,就算是下班了。
一群人該飛的飛,該走的走。
當然,工作人員還要負責土地規劃和蔬菜照顧。
畢竟總不可能真的讓嘉賓在這裡待上一年。
華夏不是韓國,成名藝人沒有那麼多。
所以競爭並不激烈。
看似有的時候爾虞我詐,你爭我搶的,那是因為在頂級咖位的圈子裡,資源就那麼多,有人想吃,自然要爭、去搶。
可在韓國。
國家級彆的電視台就有三家無線台和一家知名度很高的私人電視台tvn。
再加上林林總總的其他電視台,競爭更是激烈。
所以那的藝人一年之中,基本上隻會出演一部到兩部影視劇。
就算是火遍亞洲或者世界的男女團,也基本上都是半年回歸一次的。
隻是因為人太多,所以才從年頭看到年尾。
國內就不同了。
國內市場很大,所以每個電視台的基本盤都很高。
哦,除去北京衛視。
這應該是唯一一家省市級衛視台裡麵,處於二線水平的上星台了。
但沒辦法,誰讓北京還有著另外一個巨無霸央視呢?
所以平台多,需求也多。
哪怕華夏藝人比韓國多三四倍,也照樣吃得下。
就更彆提一些二線、三線城市的需求了。
更是如此。
彭輝也乾脆回去進行結業大戲的排練。
然後時間到了,跑去錄製一期節目,再回來繼續排戲。
木偶戲很難。
尤其是單人木偶戲雙手演出的時候。
那種對於分心二用的把握,需要達到一定標準。
什麼左手畫方,右手畫圓隻是基礎。
左手畫龍,右手畫彩虹才是進階!
再加上木偶戲,木偶戲,這關鍵的字眼是在“戲”字上!
所以如何唱好這一出戲,又是一件和十分困難的事情。
其中涉及到的戲腔等各方麵的問題,都是讓彭輝頭痛欲裂的情況。
不過也沒有辦法,畢竟這部戲是他的結業大戲。
半點馬虎不得。
以趙峰的為人,如果彭輝表現的不好的話,他絕對不會給過的!
平日裡,待你如親生兒子一樣,可一旦你無法達到他的預期,那你就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