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的麵色始終平靜,她也沒理會舒禾在瞎猜什麼。
她語氣輕鬆慵懶,又透著幾分寂然,“在這個世界,我本就沒有來處,年少時遇到的那些朋友,也早就在歲月的衝刷下所剩無幾。沒有人會記得我,也沒有人會在乎我。”
“所以,名聲不名聲的,於我又有什麼太大關係呢?”
舒禾張了張口,想說,外麵還有一個人在等她,還有人在乎她。
可是,一想到皇上要給她安的罪名,她就覺得這話不適合說出口。
她好像看出了舒禾的顧慮和想法,卻並沒有多說什麼,反而是問她:“你相信百裡墨卿嗎?”
舒禾怔了一下,下一瞬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她是在擔心,她會步她後塵嗎?
她垂下眸,再次掀起眸子的時候,眼中一片堅定,“我相信他!”
皇後聽見這話,沒再多說,隻是給了舒禾一個十分複雜,而意味深長的笑容。
出宮前,舒禾又去找了孟昉,想讓他幫個忙。
他神色猶豫,很是為難,不過到底是一起共過生死的情誼,他最後還是答應了。
第二天,一大早和親隊伍就出發了,孟昉帶隊,前前後後帶了數百人同行。
與此同時,金鑾殿上,半個月未露麵的啟文帝,也終於出現了!
再出現時,他麵上一片蒼白,雙鬢多了許多白發,原本一雙奕奕有神的眼睛,此時也透著疲態和虛弱。
舒禾穿著一身小太監的衣服,易了容,悄悄地站在大殿的角落裡。她一眼就看出來啟文帝的狀態有問題。
百官先是朝拜,隨後就聽見啟文帝虛弱又無力的聲音,“平身。”
百官起身,一抬頭,就看見皇帝仿佛老了二十歲一樣,紛紛驚大了嘴巴。
祝太師站在最前方,他看得最清楚,他微微偏頭,看了看旁邊的宴相。
兩人默默相視,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詫異。
他們原以為,皇帝隻是在逃避現實所以才閉朝不出,可沒想到,竟然真的病得這麼嚴重。
由於堆積了很多國事,所以今天的朝堂上,先是處理國事。
治理水災,興建水利,安置流民,賑災百姓……
所有的事,啟文帝都處理得很好,祝衡和宴相提的建議,他也基本都應允了,同時還指出太師和右相沒想到的一些問題。
這是舒禾第一次見識朝會,也是她第一次認真地聽啟文帝處理國事。
不得不說,或許啟文帝不是一個好父親,不是一個好夫君,但對天下百姓,對這個皇位,他還是稱得上合格的。
或許逍陽王和慕容連說得對,青少年時期的啟文帝確實有帝王之姿,也有帝王之本,是當時的天啟,最合適做皇帝的人。
隻是,他老了,重名、重權、重自尊,導致後來的他變得多疑、心狠、又瘋狂。
……
時間過得很快,正午將臨,政務終於處理完畢。
當百官無事啟奏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今日的朝會要結束了。畢竟,籬親王不在,估計也沒人敢逼皇上下什麼“罪己詔”了。
可沒想到,皇帝竟然親自站了出來,劉欽走上前來,手上的托盤裡放著兩卷詔書。
啟文帝拿出其中一卷詔書,走到了大殿前。
“今日,朕還有一事要宣布。”
諸位官員盯著那詔書,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
這時,殿外傳來一道高呼聲:“皇後娘娘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