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遮天!
大乾王朝平南中路建州府碧浦縣有個村子,叫做臨海村。
村子東南兩麵距離南海各有二裡遠,周圍是連片的沙灘,間或散落著幾座礁石。北麵三十裡外是連綿幾百裡的碧夷山脈,西麵是一條從碧夷山脈橫向分出來的山嶺,村民們叫它梧桐嶺。
梧桐嶺伸入南海中幾裡後嘎然而至,形成一片高達百丈的斷崖,人稱百丈崖。
村子就建在梧桐嶺山腳下,大約有三百戶人家。
一條南北走向的丈八寬小街,把村子分成東西兩部分,村東住的大多數是漁民,村西住的大多數是獵戶。
大概是因為出了小街往北十五裡連著官道的緣故,小街的名字就叫做“官街”。
官街兩旁是藥鋪、鐵匠鋪、肉鋪、魚行、米店、菜攤子……各式營生應有儘有。
與官街交叉的有二十條巷子,村東村西各有各的叫法。
東邊的巷子多叫做“鼇頭巷”、“魚肚巷”、“龍吟巷”……西邊的巷子多叫做“馬尾巷”、“羊腸巷”、“鹿鳴巷”……一聽就很有特色。
鹿鳴巷在官街中段,巷子最西邊那座有三間正房和一間東廂房的朝南小院,就是陳孚的家。
陳孚沒有兄弟姐妹,三歲時娘親得病去世了,父親陳玄既當爹又當娘,一邊打獵一邊拉扯著他。
好在碧夷山上獵物很多,陳玄雖然偶有小傷,但總算經常有收獲。父子倆不僅衣食無憂,還存下些錢,在七歲那年的正月供他上了學塾。
陳玄閒暇時,還教陳孚練一套名為衝霄拳的拳術。這在臨海村也習以為常,村裡大多數是漁夫和獵人,不管是跟海裡的風浪較勁,還是跟山裡的野獸搏鬥,都要有一副好身板,所以村裡的孩子們從小就開始修道或者練武。
就這樣陳孚一邊讀書,一邊練拳。不出意外的話,陳孚讀完學塾就會跟著陳玄上山打獵,將來子承父業。或者讀完學塾讀國學,讀完國學讀太學,然後走上仕途。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陳孚十歲那年夏天,陳玄被兩個打獵的同伴抬回了家,已經奄奄一息。村裡的郎中齊著力來看過後,搖了搖頭,隻幫著擦洗身上的血跡,沒有開藥方。
陳孚後來才知道,原來陳玄在碧夷山裡打獵時,遭遇了一隻妖獸。那時陳玄和同伴們都已分散開來,孤身一人,抵擋不過,雖然重傷了那畜生,自己也被打落懸崖。同伴們在約定會合的地方沒有等到他,就四處尋找,最後在崖底發現了他。大夥兒讓兩個人把他抬回村,其餘的人循著妖獸的血跡,當天就找到那畜生,合力把它宰了。
臨終前,陳玄拉著前來探望他的一位老者的手,哀憐地看著陳孚,斷斷續續地說“孩子太小……孤單一人……還望您老……多照看!”邊說邊看向那位老者,眼神裡滿是祈求。
老者是位漁夫,名叫宋漁歌,陳孚平時都稱他宋爺爺。他是村裡最年長的人,沒有人曉得到底多少歲了,村民們都很尊敬他。
宋漁歌握著陳玄的手,沉吟了一下說“我會傳他一些安身立命的本事,你放心吧。”
陳孚在陳玄勉力凝聚起來的目光下,恭恭敬敬地向宋漁歌磕了仨頭,直起身來,看到陳玄閉上眼睛,手一鬆,頭一歪,就此長眠不醒。
把父親埋葬在娘親的墳旁後,陳孚也從學塾退學了,雖說家裡還有些錢,終究不能坐吃山空,他得找個營生。
陳孚不知道自己該乾啥,想來想去,覺得還是跟宋爺爺出海捕魚比較妥當。宋漁歌卻說他年紀還小,經不住海上顛簸,過幾年再跟去討海,讓陳孚暫時先上山采藥,賣給齊著力。
之後,宋漁歌就帶著他在梧桐嶺和碧夷山上轉了半個月,認識了一些藥材。下山後,宋漁歌跟齊著力要了一套《碧夷本草誌》給陳孚,讓他以後自己對照辨彆藥材。
又過半個月,宋漁歌說要出海,臨行前一天,他帶著陳孚來到百丈崖頂。
百丈崖就像一塊被劈走一半的大石頭,崖壁是一整麵筆直的石壁,崖頂也是光禿禿的一片石坪,邊上長滿梧桐樹。
兩人站在石坪上,宋漁歌對他說“孩子,你家就剩你這根獨苗了,宋爺爺希望你健康長壽,給老陳家傳宗接代。在這世上,要想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最好的辦法就是修道。能不能成為一個修道者,取決於你有沒有氣感。”
“氣感是對天地間存在的元氣的感知。有了氣感,才能知道周圍元氣的多少、強弱,掌握元氣流動的規律,並能與之溝通,引導它,駕馭它,也能將它吸納。”
“元氣是一種生命能量,修道者吸納大量元氣加以煉化,能夠讓自己變強、脫胎換骨甚至長生不老。”
“長期修煉導引功才會有氣感,一般要五年左右,快的也要兩、三年。隻有那麼幾個天賦強者,天生就有氣感。但是,絕大多數人則終生無望。”
“有了氣感,就表示你已經進入修道的第一層境界明元境。”
說完上麵這些話,宋漁歌便傳授陳孚一套導引功的口訣,也沒說這功法的名稱是什麼。等陳孚記住口訣後,就當場示範給他看。
這是一套有動有靜的功法,宋漁歌先擺出一個立樁架勢,然後一會兒調息吐納,一會兒舒展拳腳。陳孚跟著演練一遍之後,宋漁歌指點了一番,還讓他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並詳細地解釋給陳孚聽。如此反複幾遍,直到宋漁歌感到滿意為止。
隨後,宋漁歌又囑咐說“這套功法要在日頭剛從海麵露出時開始修煉,效果最好。也就是大約從卯正時分開始,夏天早一點兒,冬天晚一點兒,每天隻需修煉半個時辰就夠了。”
接著,宋漁歌不知從哪裡取出一根銀色繩子,遞給陳孚,說“以後你每天早些到這裡,在日出之前這段時間,上下攀爬這麵崖壁,這樣既可以增強體魄,又能提高靈敏性。不過,爬崖會有墜崖的危險,我明天就要出海,也不能照看你,你爬崖時把這繩子一頭捆在樹上,一頭捆在腰上,可以保你安全。”
陳孚手裡托著那根僅有一尺長筷子粗的繩子,眼巴巴地望著宋漁歌,喃喃地說“這麼短!這麼細……”
宋漁歌伸手在他頭頂一拍,陳孚隻覺得“嗡”的一聲,腦袋裡有什麼東西從一端飛進那條短繩,隨即又從另一端飛回來。
宋漁歌笑了笑,說道“這是一件靈兵,用南海鮫人的絲煉化的,你就叫它‘鮫絲繩’吧。現在你已經和這繩子有了聯係,隻要在心裡默念‘長’、‘短’、‘粗’、‘細’,它就會順著你的心意變化。”
宋漁歌頓了一下,接著嚴肅地說“它還有一個作用,隻要你朝誰默念‘捆’,它就會自己飛出去把那人捆起來。切記!不到萬分危急的關頭千萬彆亂用。”
陳孚應了一聲,心裡飛快地默念著“長、長、長……粗、粗、粗……”
那繩子頓時變成了一丈來長,有碗口那麼粗。
他嚇了一跳,連忙慢慢地默念“細……細……”
每念一聲,鮫絲繩就細了一圈。
當鮫絲繩縮小到拇指粗細時,他把繩子一頭係在石坪邊上的一棵梧桐樹,另一頭係在自己的腰上,一邊在心裡默念“長……長……”一邊走到崖畔,轉身背對大海,伏下身來,雙手緊扣凸出的地方,雙腳觸碰著石壁小心地向下爬去。
隻見那繩子跟隨著陳孚的腳步,越來越長,卻總能恰到好處地有些鬆弛。
有這鮫絲繩係著,陳孚越爬越感覺沒啥危險,心情就越來越放鬆,速度也越來越快。
過了兩刻鐘,陳孚到達崖底。他氣喘籲籲,在沙灘上走了好幾圈,才平複下來,轉身往崖頂爬上去。又過了兩刻鐘,他回到石坪上。
收起鮫絲繩,陳孚把它係在左手腕上,從此就與它形影不離。
第二天,宋漁歌就出海了。此後,陳孚每天都會按照他的吩咐練功,也練習陳玄教的拳術。晴天時去百丈崖,下雨天在家裡,采藥時就在山裡修煉,一天也沒有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