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帶兵到了長安。卻說眾諸侯分屯洛陽。孫堅救滅宮中餘火屯兵城內,設帳於建章殿基上,下令軍士掃除宮殿瓦礫。
但凡董卓所掘陵寢儘皆掩閉,於太廟基上,搭建殿屋三間,請眾諸侯立列聖神位宰太牢祀。祭祀完畢眾人散去。
孫堅回到寨中,是夜星月交輝乃按劍露坐仰觀天文。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歎氣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一雙虎目不住落淚
一旁的將士指著南方道“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孫堅聞言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撈起一婦人屍首,雖然日久,其屍不爛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取開看時內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打開乃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孫堅得玉璽問程普,程普道“此傳國璽也。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複歸於秦。明年,始皇崩。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後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吳郡彆圖大事。”
孫堅聞言道“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托疾辭歸。”商議已定密諭軍士勿得泄漏。
誰想數中一軍是袁紹鄉人,欲假此為進身之計連夜偷出營寨來報袁紹。紹與之賞賜暗留軍中。次日,孫堅來辭袁紹“堅抱小疾欲歸吳郡特來彆公。”
袁紹一臉笑意道“本公知公疾乃害傳國璽耳。”孫堅失色“
此言何來?”
袁紹不緊不慢的說道“今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當對眾留於盟主處,候誅了董卓複歸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為?”
孫堅道“玉璽何由在吾處?”袁紹聞言大怒道“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孫堅朗聲道“吾本無之何強相逼?”袁紹亦是說道“公台速速取出免得生禍。”
孫堅聞言伸出三根手指指天為誓“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
一旁的周琦聞言,嘴角不由的露出一抹笑意。
眾諸侯見狀紛紛勸解道“文台如此說誓想必無之。”袁紹喚出那告密之人道“打撈之時有此人否?”孫堅大怒心說“原來是你這個王八蛋出賣老子!”拔所佩之劍要斬那軍士。
袁紹亦是拔劍道“你要斬這軍士,目中可成還有本公這個盟主?”袁紹背後諸將皆拔劍出鞘。
孫堅背後程普、黃蓋、韓當亦掣刀在手。
眾諸侯一齊勸住,孫堅隨即上馬拔寨離洛陽而去。周琦望著遠去的孫堅悄悄差人將一封密信送與孫堅。
袁紹望著奪路而走的孫堅頓時勃然大怒,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往徐州,送與徐州牧陶謙路上截住奪之。
次日人報曹操追董卓戰於滎陽大敗而回。袁紹領人接至寨中會眾置酒與操解悶。
酒席間操歎息道“吾始興大義為國除賊。諸公既仗義而來,操之初意,欲煩本初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固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穀,製其險要;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操竊恥之!”
袁紹等人無言可對酒席散去,曹操見紹等各懷異心料不能成事,自引軍投揚州去了。公孫瓚見曹操遠行遂拔寨北行。
兗州太守劉岱見軍中糧食不多,向東郡太守喬瑁借糧。喬瑁亦是缺糧推辭不給,劉岱聞言大怒引軍突入瑁營殺死喬瑁儘降其眾。
袁紹見眾人各自分散,就領兵拔寨離洛陽投關東去了。
話說周琦在曹操離去之時,亦是帶領著人馬向著荊州趕去,路過一處灌木叢時劍眉微皺,身邊眾人察覺到主公的異狀紛紛向著灌木叢望去
“大膽毛賊還不速速現身,不然某家射箭了!”章邯朗聲說道
可是等候多時亦是沒有什麼動靜,章邯見狀頓時冷哼一聲快若閃電般的射出三箭。
“篤!篤!篤!”灌木叢中傳來一聲悶哼,隨即傳來沙沙聲,一個渾身充滿泥土的家夥,一臉慌亂的跑了出來,手臂上赫然插著一支章邯方才射出的箭羽。
“你是什麼人,為何會躲在灌木叢中意欲何為?”章邯望著那人如同炮台般一連問了三個問題。
那人見章邯問話,眼中出現一抹慌亂閉口不答“哼!你到底說不說,若是在不回答某家的話語,某家立即將你射死!”章邯將長弓拉自滿月逼迫道
“不要!不要射箭!小的是司隸人,家住東都洛陽城中,奈何殘暴不仁的董卓強行搬遷,小的見識不妙先一步逃出來,躲在此處不敢離去!”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那人解釋道。
一旁的周琦望著那人眉頭微皺隨即嘴角揚起一抹笑意,策著墨麒麟緩緩的向著荊州趕去待續